火炮,是人類最古老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早在冷兵器時代,就有利用槓桿原理髮射石質或者金屬彈丸的「砲」,而在人類發明了黑火藥之後,通過火藥燃氣作為動力的「炮」正式登上歷史舞台。不過,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炮」的定義可能要再次被改寫。因為一種不再需要發射藥的「炮」正在逐漸成熟起來。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軍事資訊 ==》 軍事看看看

近日,有一段936號登陸艦「海洋山」號的短視頻在網上出現,雖然只有短短十餘秒,但是「海洋山」號艦首那門巨大的電磁炮依然給人留下震撼的印象。而「海洋山」號艦首上這門巨大的電磁炮,標誌著我國已經跨入電磁武器領域,甚至可以說世界第一。

電磁炮是「炮」的一種全新形式,要弄懂電磁炮,就要首先弄懂傳統大炮的原理。傳統意義上的火炮,之所以叫「火炮」,就是因為其發射需要引燃專用的發射藥,火炮發射藥是類似於炸藥的一種專用化學藥品,發射藥主要作用就是快速燃燒並產生高溫膨脹的氣體。通過發射藥爆燃導致氣體膨脹做功,推動炮彈飛離炮膛,並在火控設備的幫助下準確命中目標。所以,傳統火炮必須要通過發射藥爆炸產生的氣體膨脹才能將炮彈推出炮膛,飛向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火炮的炮膛必須足夠結實,能夠經得住發射藥膨脹的擠壓而不炸裂。因此,炸膛是傳統火藥火炮不可避免的風險。

電磁炮則是一種全新概念的「炮」,和傳統火炮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再需要化學發射藥,而是利用電磁力將炮彈「發射」出去。電磁感應現象被19世紀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並由此提出電磁感應定律,而電磁感應之間形成的力被稱為「洛倫茲力」。電磁炮就是利用了電磁感應產生的洛倫茲力推動炮彈進行飛行,由於不需要使用發射藥,因此電磁炮不存在「炸膛」的風險。

電磁炮最大的特點,就是直接使用電磁力發射炮彈,因此可以不儲備化學發射藥,但是需要足夠強大的電能作為能源。這種大型供電裝置體積龐大笨重,難以伴隨部隊作戰。但是在海上,由於軍艦內部空間寬大,且又有艦載發動機作為動力來源,因此可以滿足電磁炮的需要,所以電磁炮的第一用戶,就是各國的海軍部隊。

美國作為全球第一軍事強國和軍費大國,對於各種新式武器向來不惜重金,美國軍隊也是全球最早開發電磁炮的用戶之一。早在1980年代,美國西屋公司就依照「星球大戰」計劃的要求,為美軍研製出一門實驗型電磁炮,該炮可以將300克重的彈丸加速到4000米/秒的高速,具備了基本的電磁炮特徵。

我國在電磁武器方面屬於後起之秀,雖然我國在1980年代也曾經對電磁炮有所研究,但大多限於理論探索,一直到21世紀初,我國在電磁武器的研究方面才開始真正發力。但是,由於高能物理學和超導材料應用學的支持,我國在電磁武器方面的發展明顯要快於美國。去年亮相的936「海洋山」號大型登陸艦,艦首裝備的型號不明的電磁炮已經接近實戰部署狀態。

外媒報道稱我國的電磁炮炮彈初速可達2500米/秒(約合9000公里/時),雖然數據上不敵美國西屋公司的產品,但是畢竟西屋公司的電磁炮僅僅是一門實驗型樣炮,而「海洋山」號上所裝的電磁炮從外形上看,已經明顯具備了實戰意義,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電磁炮已經接近成熟,不久之後就可以投入實戰。
由於電磁炮使用電能作為發射能源,因此對電能的需求相當大,即使是我國目前量產最多的052D型飛彈驅逐艦,其發動機功率也無法支撐電磁炮的正常使用,所以,只有055萬噸級大型驅逐艦,才有足夠的功率供電磁炮使用。而如果055型驅逐艦裝備了電磁炮作為主炮,就可以用炮彈直接攻擊200公里以外的目標,且炮彈速度高達9000公里/時,遠超過一般的火藥火炮的炮彈速度。未來電磁炮不僅可以用於執行遠程打擊任務,還可以憑藉其高速彈丸執行反導攔截等多項不同任務。

對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海洋山號登陸艦上的電磁炮並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一個中國海軍走向大洋的新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20432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