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烏克蘭這個國家的武器製造業有了飛速發展,在武器出口產業上也有了很大突破,甚至可以躋身全國前十。但是因為一場危機的爆發,該國的武器生產一落千丈,被很多國家遠遠甩在了身後,在這樣的局勢下面,他們必須要學會自救,但是據了解,他們的自救方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前段時間,烏克蘭軍工巨頭完成了一場買賣,他們將本國的裝甲運輸車和自行榴彈炮的生產線以「打包」出售的方式賣給了一個亞洲國家——緬甸。為啥他會這麼做呢?總得來說就是自救,而對象是緬甸對於烏克蘭來說算是比較滿意的。其實像烏克蘭這樣做的例子也不少見,近年來韓國就向印度轉讓了自己本國的自行榴炮彈的生產技術,也開始將自己本國的裝甲車生產轉移到了南非和東歐等國,這種將市場轉換的方式看似是自救,殊不知當市場轉換以後,他們的技術就會缺乏創新能力,而原本屬於自己的優勢也會變的一文不值。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軍事資訊 ==》 軍事看看看

當然,從烏克蘭轉讓生產線的該類裝甲運輸車,它本就是從蘇聯演化而來,它身上的設計思想基本來自蘇聯,雖然烏克蘭打著全新製造的稱號,但是基本上烏克蘭只給了這類裝甲車一些艙門和尾門的改造。伴隨烏克蘭在武器製造上的衰敗,他們很多的武器製造技術都需要依靠他國,況且他們裝甲車上的各個部位的零件與技術基本來自於他國,與本國技術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烏克蘭的BTR-4裝甲運輸車,它本身帶有的競爭力非常有限,但是仍然有很多國家願意接受它的生產線,原因就是他們本國也在使用同系列的武器產品,這是他們的一個過渡,而對於烏克蘭來說,他們除了出售生產線,也沒有什麼好方法自救了,因為在短時間內他們是研發不出什麼新式武器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20427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