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美國「退約」的回應,克里姆林宮3月4日消息說,普京已正式在俄停止履行《中導條約》的總統令上簽字。美俄相繼「退約」,使得俄羅斯近鄰——身為美國盟友的歐洲國家對未來安全問題倍感擔憂。
當地時間3月3日,德國防長似乎為挽救條約,竟又一次扯上了與《中導條約》毫無瓜葛的中國。她聲稱,中國的飛彈對俄羅斯構成了威脅,「應該讓中國參與某種裁軍條約」。
而對德方這番無事生非的言論,有俄議員就沒答應,「中國的飛彈沒有對俄羅斯構成任何威脅」。
今日俄羅斯(RT)電視台報道說,德國防長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周日(3月3日)接受德《焦點》雜誌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必須要對讓中國參與到某種裁軍條約當中有點興趣。
馮德萊恩聲稱,中國的中程飛彈在技術上可以抵達俄羅斯本土,「正如俄羅斯的飛彈對歐洲構成威脅一樣,中國的飛彈也在威脅俄羅斯。」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軍事資訊 ==》 軍事看看看

馮德萊恩/資料圖@視覺中國
馮德萊恩此言一出,俄羅斯國家杜馬(即議會「下院」)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亞歷山大·謝林(Aleksandr Sherin)隨即表示,說中國對俄羅斯構成威脅需要拿出「確鑿的證據」。
而相對於謝林的表態,俄聯邦會議聯邦委員會(即「上院」)國際關係委員會副主席弗拉基米爾·扎巴羅夫(Vladimir Dzhabarov)則更為直接。
扎巴羅夫駁斥道,德國防長的聲明「不過是空話」,「中國的飛彈沒有對俄羅斯構成任何威脅」。
俄羅斯武裝力量前總參謀長尤里·巴魯耶夫斯基大將也在接受俄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說:「有意思的是德國國防部長為什麼突然間如此關心?也許她只不過是做了個噩夢而已。我相信,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飛彈不會對俄羅斯構成威脅。」
RT認為,馮德萊恩前述的某種裁軍條約,顯然指的是1987年蘇聯與美國簽署的《中導條約》。

資料圖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出於安全考量,德國一直反對美俄兩國退出《中導條約》,但德國怎麼突然對俄羅斯的安全如此上心?
RT稱,這著實讓人感到意外,不過,結合莫斯科與西方關係緊張的背景,馮德萊恩的動機就更清晰了。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俄羅斯也隨之「退約」,雙方飛彈射程的限制不復存在後,俄羅斯的飛彈就能夠擊中歐洲大陸的任何地點,這意味著美國的盟友將為美俄任何危險升級付出終極代價。
「中程飛彈將對整個歐洲構成直接威脅……這是德國人非常關心的問題。他們可能會與俄羅斯人討論克制,但他們真正需要接觸並改變的是美國,不過特朗普並不聽。」前五角大樓官員馬洛夫(Michael Maloof)說。
為了自身安全,力保《中導條約》,故意聲稱「中國飛彈對俄造成威脅」,從而讓俄方覺察到此類條約存在的必要性(或退約的嚴重性)……德國人這還真是費了一番心思。
RT認為,這位德國部長顯然從未想過要挑戰華盛頓,德國與其他北約盟國繼續忠實地追隨美國的領導,即使這意味著它們的安全將受到損害。與其寄希望於莫斯科,又或者扯上中國,想著能奇蹟般地解決它們所有的問題,歐洲,特別是德國,還不如去抵制華盛頓更加好戰的政策。
過去一段時間,美俄持續就《中導條約》履約問題爭執期間,曾有聲音認為,應將《中導條約》變為多邊條約,中國和北約成員國應加入。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在去年11月5日強調,《中導條約》是美蘇之間達成的條約,是雙邊性質的條約。
「中方反對美單方面退約,反對《中導條約》多邊化。」華春瑩說,中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在軍事力量發展方面一貫採取極為克制的態度,無意也不會對其他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針對「美方稱中方應被納入《中導條約》」一事,華春瑩還在當年10月駁斥,美單方面退出卻拿其他國家說事,這種「甩鍋」的做法毫無道理,不可理喻。
馮德萊恩如今這番說辭,也並不奇怪,但向俄羅斯喊話「注意鄰國(中國)飛彈威脅」就有點很不地道了。
上月,德國總理默克爾針對美俄退出《中導條約》發表評論時聲稱,希望中國加入到國際軍備控制談判中。
《環球時報》當時在社評中寫道,《中導條約》關係到歐洲和德國的利益,美國率先拋棄《中導條約》,導致軍控體系坍塌,德國有些著急,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默克爾總理貿然表態,呼籲中國參加新的飛彈控制談判是很不恰當的,她的這種做法是對中國利益和意願的不尊重,客觀上為華盛頓幫了腔,這等於是鼓勵美國採取不負責任的退約行動。
文章稱,雙重標準和多重標準盛行,合則用,不合則棄,如果世界變成那樣,從長遠看對歐洲決不會有好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20271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