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後再聯手,中俄面對美國是更強了還是變弱了?

上世紀50年代初,以蘇聯、中國為首的東方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爆發的一場正面博弈。當時剛剛建政不久百廢待興的中國,毅然揮師百萬禦敵於國門之外,力戰世界頭號軍事強國——老美領銜的多國聯軍,硬是將其從鴨綠江打回了三八線。中國之所以能夠創造這樣的軍事奇蹟,一方面是因為我軍久經沙場的廣大指戰員英勇善戰、不怕犧牲,另一方面蘇聯在全球戰略上對美國的牽制以及向中國提供的軍事支援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此戰也一舉奠定了遠東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

60多年後再聯手,中俄面對美國是更強了還是變弱了?

那場戰爭我軍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軍事奇蹟

時隔60多年後,世界政治版圖發生劇變,蘇聯連同其創建的集團不復存在。面臨美國全面圍堵,俄羅斯和中國終於再度聯手,共同維護兩國的全球戰略利益,最近舉行的東方2018聯合軍演就是一個十分明顯的標誌。那麼,今天的中俄組合,是否還能像當年的中蘇組合那樣有效制衡美國呢?

60多年後再聯手,中俄面對美國是更強了還是變弱了?

50年代初期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

先從綜合國力來看,美國由於本土未遭二戰破壞,在1950年戰爭爆發的時候正處於歷史最高峰,經濟總量超過全球的40%,作為兩超之一的蘇聯還不到美國的30%,中國更是只有美國的5%。此外蘇聯在二戰中損失了幾千萬青壯年,可謂元氣大傷;中國的人口損失情況雖然稍好一些,但是文盲率超過90%,無力從事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從物質準備上看,中蘇兩國可供動員的力量遠不及美國。如今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美國的60%,工業產值更是大大超過美國,再加上俄羅斯,中俄的經濟總量大約是美國的70%,工業人口和工業產值則明顯占優,綜合國力的差距比起70年前大幅縮小。

60多年後再聯手,中俄面對美國是更強了還是變弱了?

相對的米格15和F86,這是雙方當時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

接下來再看拼武器裝備,有觀點認為那場戰爭是交戰各方有史以來武器裝備差距最小的時期,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所有武器裝備當中威懾能力最強的當屬核武器,1950年美國擁有超過300枚核彈,並且可以打擊蘇聯、中國的任何一個戰略要點;而此時蘇聯剛剛完成核試驗,核彈數量只有個位數,也沒有將核彈投送到美國本土的運載工具;中國更是完全空白。美國的核力量占據絕對優勢。空軍方面,美國的遠程轟炸機獨步全球,蘇聯在戰鬥機領域憑藉米格15與美國的F86針鋒相對(米格15的機動性能與F86各有所長,航電設備和觀瞄系統卻明顯落後於F86,只能算是沒有代差),中國從蘇聯引進了米格15,一步跨進了世界一流水平。

60多年後再聯手,中俄面對美國是更強了還是變弱了?

時隔60多年,再次上演爭奪制空權的競賽

海軍方面則是毫無懸念,美國的優勢是壓倒性的,且不說中國根本沒有像樣的海軍,就連蘇聯海軍也只是一支近海防禦力量。陸軍實力兩邊各有所長,美國強在火力投送能力和後勤保障能力,中蘇則擁有兵力規模和作戰經驗的優勢。60多年過去了,各方的武器裝備都已更新換代,力量對比態勢也是有所不同。首先美國核武器的優勢不復存在,僅俄羅斯一家的核彈數量就與美國不相上下,算上中國的核武庫,中俄並不處於下風。空軍方面美國強勢依舊,戰略轟炸機三劍客B2、B1B、B52獨領風騷,還有B21呼之欲出。

60多年後再聯手,中俄面對美國是更強了還是變弱了?

中國的全面提升起了關鍵性作用

國力不濟的俄羅斯在繼續吃蘇聯留下的老本,用圖160、圖95、圖22M老瓶裝新酒,中國在繼續魔改轟6的同時,則有望通過轟20實現逆襲。美國已經大量裝備了第五代戰鬥機F22、F35,俄羅斯卻至今沒有一架五代機投入現役,制空能力被拉開了代差,不過好在中國憑藉殲20將代差再次抹平,只是裝備規模還有待進一步快速提升。海軍方面美國的優勢被大幅削弱,以目前中俄海軍的遠程打擊能力以及反艦彈道飛彈的存在,在戰時美國海軍已經不可能像以前那樣在第一、第二島鏈內安全活動了。

60多年後再聯手,中俄面對美國是更強了還是變弱了?

東方2018聯合軍演是中俄戰略合作的新起點

當然陸軍也有了新的變化,美國的強項在於陸航,中俄在裝甲部隊規模和遠程火炮性能方面大幅領先,假設未來發生衝突的地點依然選擇在該地區,中俄陸軍的火力優勢和後勤優勢無疑十分明顯,東方2018軍演再度上演了30多年前的西方81軍演那種鋼鐵洪流勢不可擋的壯觀場景,就是對美國的一種無聲警示。

綜上所述,中俄組合與美國的力量對比在總體上比起70年前的中蘇組合差距縮小了許多,只要中俄兩國團結一致、密切合作,聯合一帶一路的友好國家,反制美國的戰略冒險行為是完全有條件的。

作者:利刃/刻雨無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95226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