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貿易戰升溫,美國總統特朗普似乎正感受著來自美國農業界前所未有的壓力
最近,為了賣掉那些進不來中國的大豆,特朗普政府將目光盯上了它的「小夥伴」——日本
據日本《每日新聞》9月9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圍繞貿易問題,進一步加大對日本的施壓力度。他7日放出狠話稱:「日本明白,如果不同美國做交易,將導致大問題。」

境外媒體分析,特朗普政府迅速加大對日本的施壓力度,與美國肆意挑起貿易戰不無關係
對於大豆等農產品,美國農民要求「應對中國出口減少而富餘出來的部分,希望讓日本來購買」,鑒於此,美國打算把日本拉向談判桌,迫使日本開放農產品市場。
有輿論認為,美國向日本施壓在意料之中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孫立鵬表示,從特朗普政府目前的對外強硬貿易立場看,可謂四線出擊
「一條主線」是對華經貿施壓,妄圖迫使中國做出最終的政策調整和改變
「一條輔線」是完成《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升級談判,並把其作為模板推廣至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塑造所謂「21世紀標準」
另外「兩條虛線」是對歐、日談判,作為親密盟友,美與日歐沒有原則立場分歧,只是在農產品、汽車等具體經貿領域,美國希望「點到為止」迫使日、歐做出具體讓步即可
美國對日本的施壓敲打在意料之中,是其「美國利益」優先的一部分

在談及施壓原因時,孫立鵬分析,除了美國國內利益集團的反對,特朗普政府及部分行業協會還存在錯誤認識
他們認為全世界的大豆等農產品供給和需求基本穩定,中國提高關稅減少了對美國大豆的需求,會擴大對巴西大豆的進口,在巴西供給有限的背景下,就會在歐、日市場留下供給「空白」,美國可以藉機擴大對歐日的出口,填補空白,並減少對華出口受阻的損失
因此,特朗普政府也有施壓日本進一步開放大豆等農產品市場的利益動機
不過,有觀點認為,美國的做法不太可能成功。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統計,2017年美國對中國大豆出口122.53億美元,對日本的大豆出口僅為9.75億美元,中日消費需求量和市場規模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即使美國想向日本出口大豆,也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孫立鵬進一步表示,由於特朗普政府肆意發動的貿易戰,全球農產品市場的供需結構和關係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但這種調整是一個中長期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
美國想短期內就可以尋找其他替代市場絕非易事。此外,未來美日貿易磋商談判前景也並不是一片光明,在汽車關稅問題上,美國沒有退步的意思,日本也視其為不可退步的「底線」。一旦美日貿易磋商出現分歧,不排除會影響兩國在農產品市場開放的合作
-END-
本文採用深圳市北科瑞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慧領域大數據融合信息深度計算與智能處理技術實現內容獲取、溯源、聚合、挖掘、熱點話題自動聚類和文章情感分析等功能。內容聚合、話題回溯、文章架構等由寫稿機器人自動完成,原始海量信息全部來源公開網際網路媒體。
註: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9507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