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5 17:40 來源:國防時報排頭兵 美國 /美軍 /特朗普
經過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人「簽字畫押」,當地時間13日,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生效。總額達7160億美元!特朗普忍不住炫耀美軍「有錢了」。
不過,特朗普剛簽字,美國人就又開啟了群嘲模式,什麼情況?
有了7160億美元怎麼花?在當日演講中,特朗普告訴美軍士兵,要換掉老舊飛機大炮,代之以更先進的致命性裝備。

特朗普與美軍士兵合影
根據這份國防預算案,美國接下來要干這麼幾件事兒:
一是擴軍加薪。美軍將擴軍1.56萬人,其中7000人為陸軍。同時,自明年1月起為服役人員平均漲薪2.6%,是9年來美軍漲薪幅度最大的一次。
二是裝備升級。2019財年國防基礎預算資金6390億美元,海外作戰行動資金690億美元;批准國防部採購77架F-35型戰鬥機和15架KC-46型「飛馬」加油機,建造第四艘「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3艘瀕海戰鬥艦和6艘極地破冰船等。
三是造核彈頭。國會同意撥款6500萬美元,用於研發新型潛射低當量核彈頭,但要求研發或改進核彈頭的具體計劃經國會批准。
五角大樓聲稱,預算案將「重塑美國軍隊,提高攻擊力,強化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關係,改革美國的行事方式」。白宮發言人薩拉·桑德斯則說,預算案將重塑美軍,以震懾敵手,堅持政府以強力獲和平的立場。

特朗普簽署2019國防授權法案
二者的話其實沒有特朗普說得直白。當天特朗普簽了法案直言,買致命武器所要達到的目的,是讓美軍力量強大到根本無需使用它們,一旦我們使用了,任何人(別國)都不會再有機會。
金錢之上建立赤裸裸的軍事霸權,藉助強大的軍事力量為所欲為、耀武揚威,這就是特朗普喜不自禁急迫想表達的意思。
一部美國的國防授權法案,為何偏偏要對中俄措辭極其強硬?看看美媒怎麼評價該法案針對中俄的火藥味兒。一方面,不久前,該法案摘要剛曝光時,CNN說,這是一部對中俄措辭強硬的法案。另一方面,8月1日參議院通過後,美國《華爾街日報》說,這一方案在美國兩黨「聯手抵制北京」的情況下得以通過,一些參議員說,它比歷史上任何法案對中國都更強硬。法案包含要求制定「全政府對華戰略」、就加強台軍戰備提交評估和計劃等涉華消極條款。美國為什麼要把這些對中國不友好的內容確定為法律呢?

美國國會會議
軍事專家韓旭東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國防授權法案這麼做,在很大程度上有想拍特朗普馬屁的嫌疑。
特朗普在競選總統的時候,以及在成為總統之後,都不斷地宣稱讓美國再次強大。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國防和軍事上如何來迎合特朗普的需要,同時使美國在國防上的諸多訴求得到特朗普的批准,這就是美國的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所考慮的問題了。由於美國國會所提出的法案制定好之後,只有總統簽署才能夠成為正式的法律。而迎合特朗普的胃口,以中俄為靶子,也就成了最有效的伎倆。
所以,最後展現在世介面前的、篇幅超過1800頁、批准7163億美元軍費的法案,基本回應了特朗普所提「美軍更大更強」的要求。
針對特朗普簽署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中方已多次就此表明立場並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我們對美方不顧中方堅決反對執意通過並簽署含有涉華消極內容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表示強烈不滿。我們敦促美方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理念,正確客觀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不得實施有關涉華消極條款,以免給中美關係和兩國重要領域合作造成損害。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
這是近期針對此事外交部的第三次表態。此前,在美國眾議院通過「2019年國防授權法草案」後,以及8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曾兩次表態,敦促美方擯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過時理念,不得放任含有涉華消極內容的法案成法,更不能實施有關的條款,以免給中美關係和重要領域的合作造成損害。
在美國那裡,針對中俄已形成共識。
按照《華爾街日報》的報道,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在國會通過,實際上是對美國兩黨議員與國家安全官員一種心理共識的反映,在他們看來,這個世界正在重新走入大國競爭的時代,美國需要做的更多,才能PK中俄。美國認為,對美國繁榮與安全的核心挑戰是大國長期戰略競爭的重新興起。這樣的表述在美國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就已經開始有了。
不過,特朗普的一個舉動也引發噓聲一片。這部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是以資深參議員麥凱恩的名字命名的,可是針對特朗普在法案簽字儀式上隻字未提麥凱恩。

美國參議員麥凱恩
這還不算,在簽署法案幾小時後,特朗普在紐約的一項籌款活動上發表演講,他不僅用諷刺的口氣稱麥凱恩「是我們『出色』的參議員之一」,還搬出「舊帳」,抱怨麥凱恩曾針對一項廢除歐巴馬醫改法案的提議,抱病投下關鍵反對票,導致美國「瘦身版」新醫改再次被否決。
針對此事,美國國內有不少人對特朗普提出指責,包括前國務卿約翰·克里,他認為特朗普的這種行為「可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93811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