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算是和美國槓上了,雙方都沒有什麼後退的意願。同為北約盟友的美土在此時爆發衝突,探客認為恐怕有2個原因。

首先,雙方積怨已深。埃爾多安差點被美國支持的居倫「辦掉」,因此強烈要求美國將其移交給土耳其。但美方拒絕了土耳其的要求。作為報復,土耳其扣押了美國牧師布倫森,這又惹惱了白宮。8月13日,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會見土耳其駐美大使,話不投機半句多,雙方的會談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於是,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在8月14日的記者會上公開恐嚇土耳其:特朗普總統對布魯森牧師依舊沒有獲釋感到非常厭煩。儘管桑德斯拒絕透露下一步如何對土耳其施加更大壓力,但白宮方面已經在考慮對土耳其進行第2輪打擊,實施新的制裁。也是在8月14日這一天,美國駐土耳其使館臨時代辦霍夫尼爾已經探望了布倫森,用「命令」的語氣要求土耳其方面立即以公平且透明的方式結案。但土耳其方面的態度也很強硬,指控布倫森牧師暗中從事間諜活動,將面臨35年刑期,因此要在庭審之前對其進行控制。
事實上,早在7月26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就已經對土耳其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立即釋放布倫森牧師並將其送回,美國將實施大規模製裁,直到布倫森獲得自由。到了8月初,美國乾脆對土耳其司法部部長和內政部長進行制裁,美土關係急轉直下。
土耳其似乎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布倫森事件」已經不僅僅是美土之間的外交糾紛,現在直接關係到特朗普能否在民眾面前維護自身的「護教者」形象。如果不能令土耳其釋放布倫森,白宮恐將無法在11月的中期選舉里獲得足夠的支持,甚至不能有效維護基本盤。在這個問題上,白宮沒有讓步的的餘地。
第二,白宮要薅「新興市場」的羊毛,土耳其撞在了槍口上。特朗普既然連盟友都不會放過,當然對新興國家垂涎三尺。對土耳其進行制裁有偶然性,其實即使不制裁土耳其,美國也會拿另一個新興國家下手。
在美國的暴擊下,土耳其里拉遭受重創,僅僅在8月的前15天就貶值28%,2018年至今跌幅超過40%。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土耳其里拉的大幅貶值影響到巴西、俄羅斯、南非、埃及、卡達、印度等國。而從宏觀來看,受美國加息影響,2018年第二季度流入新興國家的投資額只有約120億美元,是第一季度的10%。印度盧比在今年已經跌去將近10%,達到1美元兌換近70盧比,成為亞洲市場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在未來幾天,很可能跌到1美元兌換70.6盧比。印度在過去5個月內已經動用23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投資者已經開始擔心印度經濟的基本面。如果土耳其與美國的爭鬥繼續下去,印度的預算赤字或將繼續上升,無疑成為「躺槍者」。
損失最為慘重的土耳其當然咽不下這口氣。土耳其副總統在8月15日宣布,針對美方刻意發起的「經濟攻擊」,土耳其將對美國製造的酒精飲品徵收140%的關稅,對美國汽車的關稅也提升到120%,對美國菸草則加征60%的關稅。此外,美國化妝品、大米、煤炭也在加征關稅之列。

問題是,土耳其微弱的反抗對美國來說恐怕連撓痒痒都算不上。埃爾多安手裡並沒有什麼能夠制衡美國的籌碼。當然,有些「專家」指出土耳其可以用退出北約來報復美國,但這可能嗎?
埃爾多安固然威脅要關閉北約在土耳其的軍事基地,還要逮捕美駐土耳其基地的軍人,但美土雙方都心知肚明,這只是做做樣子。加入北約是土耳其的「國本」,埃爾多安不敢動搖這個根基。因為美國再差,也是土耳其的保護者,土耳其頗有實力的軍隊需要由美國提供養料。
對土耳其而言,與俄羅斯和伊朗接近只是權宜之計,因為土耳其真正的敵人是北極熊。美國只是要換個代理人,而俄羅斯吞併土耳其的野心從未消失。沙俄與土耳其之間的戰爭綿延近250年,平均不到20年就要來一次猛烈的親密接觸。土耳其儘管也有過拚命的抵抗,但結果還是一敗再敗,北部失去了克里米亞等要地,西部失去了普魯特河沿岸的大片土地,東部將高加索地區拱手讓人。如果不是西方列強的干涉和沙俄換了個馬甲,恐怕君士坦丁堡遲早都要落入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後代手裡。總之,被打出心理陰影的土耳其與俄羅斯是「世仇」,暫時的和好主要是由於埃爾多安的個人取向,而非土耳其的國家利益。對安卡拉來說,壓根就不存在「倒向中俄」的選項。
難道現在埃爾多安就拿特朗普沒轍?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土耳其手裡還有一張大牌——難民。實際上,美國人並不怕土耳其打出這張牌,但歐盟很害怕。如今歐盟的主要認為就是應對難民危機,而難民進入歐洲的途徑有2個:東邊是土耳其,西邊是西班牙。據報道,土耳其至少為歐洲擋住了近300萬難民。
土耳其就像一個水壩,攔住了來自中東和北非的一個又一個「難民洪峰」。如果沒有土耳其,歐盟會淪落成什麼樣?要知道,在如今的狀況下,歐盟已經因為難民問題而出現分裂危機。波蘭等東歐國家公開拒絕收留難民。一直向右轉的義大利乾脆拒絕難民救援船靠岸。為了處理滯留在西西里島的400多名難民,竟然需要歐洲5個家分攤,饒是如此捷克還公然反對,聲稱這種做法等於「通往地獄」。

如今一直想獨善其身的歐盟在7月底已經與美國就貿易問題達成了協議。儘管在鋼鋁關稅上吃了點虧,但歐盟更不願意與美國一直鬧彆扭,而是想關起門來有滋有味地過小日子。但歐盟忘了,埃爾多安已經無路可退,如果向美國妥協,就將失去國內的支持。為了自救,他會抓住任何能夠抓住的漂浮物。有個段子是這樣講的:韓國的北鄰經常這樣恐嚇「誰敢欺負我,我就打韓國」。作為「狗中哈士奇」的土耳其當然也敢這麼做,只不過對象變成更有錢的歐盟。可以想見,如果最後美國人依然把埃爾多安往絕路上逼,土耳其很可能利用難民問題把歐盟拖下水。堤內損失堤外補,歐盟要不要幫土耳其就成為一個兩難問題。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應了那句老話:羊毛出在狗身上,最後豬買了單。美國得到了實惠,土耳其驚險上岸,歐盟出錢出力。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隔山打牛」。
蝴蝶扇動翅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釀成風暴。土耳其與美國開撕,看似不相干的歐盟和印度等很可能難逃一劫,恐怕要付出巨大代價。這或許就是當今國際形勢的詭譎之處。(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