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日和軍演戰士使用95步槍 為何要伸長脖子才能瞄準

Alinna ...| 2017-12-06| 檢舉

 

這是朱日和2017演習的新聞圖片。有許多細心的網友發現照片里的95式步槍外形很怪異,步槍瞄準鏡的火線高度太高了,以至於戰士不得不伸長了脖子才能瞄準射擊。

 

上圖為標準的安裝瞄準鏡的95式步槍,通過對比,我們發現朱日和演習中出現的95式步槍的火線高度確實太離譜。我們知道,槍械設計的一個很重要指標是儘量降低火線高度。所謂的火線高度就是指槍管與瞄準基線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越大,在射擊時需要露出的頭部面積就越大,就越容易被擊中頭部,尤其是在臥姿射擊或者是有掩體依託射擊時。

95步槍屬於無托式步槍,本身的火線高度就比有托步槍要高,比如下圖81式和95式步槍的火線高度對比圖。火線高度大,就意味著士兵在射擊時頭部需要伸高點,這樣被瞄準爆頭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至少也會增加三分之一。

 

95步槍那個彆扭勁,並非步槍本身的毛病,原因很簡單,參演部隊輕武器上安裝的光學瞄準鏡,並非原槍配備的光學鏡,而是專用的雷射模擬交戰系統的一部分,因為把雷射模擬交戰系統,整合進了瞄準鏡和鏡座,再加上步槍上提把,所以造成戰士需要伸長脖子才能瞄準射擊的搞笑姿勢。

 

利用雷射模擬技術進行軍事訓練是部隊訓練方式的一次革命,是和平時期部隊訓練的有效手段之一。我軍的雷射模擬交戰系統應用比較早,1987年,解放軍第一支外軍模擬部隊在南京軍區位於安徽的三界訓練基地組建,當年就開展了使用雷射模擬交戰系統的紅藍對抗訓練。

 

但從上世紀90年代直到本世紀前10年,我軍大多數輕武器雷射模擬交戰系統都是將雷射發射模塊夾持在槍管旁邊,就像掛了一個扁盒子,很不方便,射擊時產生很大的晃動,也影響武器射擊準確性。

 

2011年,代號「先鋒-2011」跨區聯訓演習,首次應用了新一代雷射模擬交戰系統,這套系統採用一體化設計,將雷射發射模塊與光學瞄準鏡整合在一起,體積輕小,可靠耐用,不影響輕武器使用習慣。

 

瞄準鏡座有個雷射發射模塊,用導線與扳機相連,射手穿戴雷射接受模塊和中彈提示模塊,雷射發射模塊通過導線與武器扳機相連,射手扣住扳機發射空包彈,同時通過瞄準鏡向目標發射雷射束。

 

如雷射束準確命中目標,會被雷射接受模塊感知,發出聲音或煙霧,顯示中彈,切斷」陣亡「士兵手中武器發射機構,強制中彈士兵退出戰鬥。同時向現場導調員顯示中彈信息,導調員立即將傷亡數據信息和戰鬥評裁結果實時傳輸到演習導演部。上圖就是雷射模擬交戰時,中彈「犧牲」戰士的隔離區。

 

這套系統的唯一缺點是,95式安裝這套瞄準鏡以後,火線高度有點高,射手需要伸直了脖子才能瞄準射擊。優點是所有輕武器都使用了光學瞄準鏡。

 

眾所周知,我軍現役輕武器,譬如95式步槍/輕機槍,98式反坦克火箭、89式榴彈發射器等,全都設計並配發光學瞄準鏡或火控系統。但實際應用並不廣泛,部隊在平時訓練和普通演習中,很少使用在輕武器上,尤其是步槍輕機槍上使用光學瞄準鏡。

 

而在「跨越朱日和「系列實兵對抗演習中,所有步兵輕武器都安裝著光學瞄準鏡。以至於有網友認為中國陸軍已經普及了槍械光學瞄準鏡,其實這是誤解,真正的原因的雷射交戰系統和瞄準鏡整合在一起的緣故。

到2017年的朱日和演習時,有部分參演的紅軍旅的官兵還在使用早期的槍管外掛式的雷射交戰系統,還需要在槍口安裝空包彈助退器。

 

而新型光學瞄準-雷射交戰一體的系統,由於改進了95步槍的膛口裝置,已經不需要安裝空包彈助退器。

 

 

不過,全國人民完全不用擔心使用高瞄準鏡的戰士會中彈,因為這只是模擬交戰。(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7421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