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殲20上面,儘早形成裝備規模,達到最佳效費比
FC-31外形掩蓋它的重量,實際上它也是1架重型戰鬥機
對於國產FC-31戰鬥機前途引起各方面爭議,有人認為它應該和殲-20戰鬥機形成高低搭配,形成中國空軍2020年之後作戰體系。
這個觀點似乎來源於三代機高低搭配這個做法,但是卻忽視了這一點,那就是四代飛機由於研製難度、費用高,這樣做法已經被放棄,在三代機時代,F-15是雙發高檔主力戰鬥機,它最大起飛重量為30噸,而作為高低搭配單發低檔戰鬥機F-16,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6噸左右,差不多只有前者一半,除了少一個發動機之外,美國空軍對於F-16機載設備也進行了簡化,沒有內裝主動干擾機,以降低成本和費用,付出的代介就是超視距空戰還要加掛電子干擾吊艙,影響飛機性能。
F-15與F-16是高低搭配
在四代時代F-22是雙發重型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38噸,F-35是單發戰鬥機,許多人似乎想當然認為F-35應該也是一種高低搭配低檔戰鬥機,實際上F-35最大起飛重量已經接近30噸,這個指標已經與F-15A戰鬥機相差無幾,是1架不折不扣重型戰鬥機,並且F-35戰鬥機配套F135發動機性能要優於F-22戰鬥機上面的F119發動機,電子設備方面F-35配備也非常齊全,並不亞於F-22,還裝備了後者沒有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當然作為一種出口型戰鬥機,F-35在關鍵隱身技術有所保留,以降低飛機成本和費用。行文至此,我們應該明白F-35與F-22並不是高低搭配關係,而是互相替代關係,F-22單價和成本太高,美國空軍感覺無法負擔,加上蘇聯解體,威脅降低,所以重啟爐灶研製F-35戰鬥機,它與F-22相比最大起飛重量減少,隱身處理也不如F-22那樣徹底,以便能夠經濟上可以負擔。
F-35應該是F-22一個相對廉價替代方案,不過從現在來看,它顯然並不廉價
四代戰鬥機無法象三代戰鬥機那樣形成高低搭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四代戰鬥機難以做小,四代戰鬥機最主要性能就是隱身,飛機隱身一個主要措施就是武器內藏,這樣就需要在機身設計彈艙,產生的問題就是彈艙和油艙爭奪機身空間,為了保證飛機航程和留空時間,只能加大機身長度和容積,飛機尺寸和重量隨之增加,根據航空工業相關單位公開數據來看,FC-31最大起飛重量已經達到27噸,這個數據還是基於驗證機數據,如果配齊所有系統,未來重量估計只多不少,所以FC-31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0噸不是不可能,換句話說FC-31也是一架不折不扣重型戰鬥機,它與殲-20也無所謂高低搭配。
現代作戰飛機研製費用高昂,這些費用都要均攤到生產每架戰鬥機成本之中,戰鬥機生產規模越大,每架飛機均攤研製費用越低,採購價格也越低,以F-35為例子,它研製費用已經超過300億美元,如果生產數量只有300架,那麼每架飛機均攤研製費用就有1億美元,考慮到其他成本,飛機採購單價就會高的驚人,如果生產規模增加到3000架,那麼每架飛機均攤研製費用只有1千萬美元,採購價格就會直線下降。對於中國空軍來說,殲-20研製費用不會象F-35那樣高昂,但是也不會是個小數字,因此需要增加殲-20採購規模來降低成本和單價,如果再增加一個FC-31戰鬥機,就會讓兩種戰鬥機都無法達到理想裝備規模,從而推高飛機裝備採購價格。
四代機時代已經沒有輕型戰鬥機,區別就是太重與重之間區別
除了採購單價之外,現代作戰飛機還重視全壽命使用費用,訓練、維護等方面費用也不容忽視,一般而言採購單價可能只有作戰飛機全壽命費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其他費用也非常可觀,增加一個型號戰鬥機,勢必需要建立相關訓練體系、後勤保障措施,這些都需要成本和投入,現代空軍裝備作戰飛機型號越來越少,更加傾向作戰飛機執行多種任務就是這個原因。
敏感信息傳回美國對於F35是一個負面影響,FC-31應爭取抓住這個機會
從總體上來講,中國空軍未來裝備採購應該集中在殲-20上面,好鋼用在刀刃上面,再去增加一種性能稍低隱身戰鬥機恐怕不會帶來更好效益,還會對殲-20裝備效能產生拖累,因此中國空軍繼續對現有三代半戰鬥機如殲-10C、殲-16進行改進和升級,作為殲-20大量裝備前過渡,效費比應該更高,至於FC-31前途應該放眼國際市場,現在國際隱身戰鬥機市場被F-35戰鬥機壟斷,從此前披露消息來看,美國對於F-35戰鬥機控制力度前所未有,用戶所有信息都會傳回美國,此舉連北約盟國都大為不滿,何況其他國家,從保持作戰能力自主性出發,許多國家應該會考慮其他選擇,如果FC-31能夠早日成熟,相信在國際市場會有不錯收穫。(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