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的新一代主戰裝備,從隱身四代戰鬥機殲20開始,普遍被冠以「20」的正式編號。現在殲20、運20都已經正式服役,國產直升機家族中的重點型號——直20也已經多架次同時試飛,不久也要正式服役,但唯獨軍迷最期盼的頂樑柱——轟20隱身戰略轟炸機到現在不見一點影子!
2016年9月,中國空軍前掌門人在長春的航空開放活動上披露:中國正在發展新一代遠程轟炸機,這說明「民間傳說」多年的轟20,不再是傳說,而是被官方確認的正在研發的戰略裝備。
按照慣例,一般官方正式承認的在研裝備,都說明已經進入了研發的收尾階段,最多過個一年半載就會公開和大家見面。我們不是阿三,項目圖紙還沒有就滿世界的吹噓。但是從空軍前司令親口確認項目的存在到今天,已經過去了一年多,轟20仍然沒有進一步的消息,更沒有任何網絡圖片泄露出來。
這說明轟20的情況比較特殊,而且知情層級極高,即使已經交付部隊,也很難公開曝光。
筆者認為,轟20是隱身戰略項目,既然目標定位就是「隱身」,那麼讓敵人長期看不到武器的「真身」,本就是戰略戰術目的之一。飛機追求外形隱身,項目更是從開始就高度「隱身」。從研發圖紙到生產線,外界想獲取一線信息,難上加難。
生產組裝轟20的廠房,屋頂都有重金屬屏蔽層,即使外國的雷達成像間諜衛星的探測波束都難以穿透。除非我方想故意官泄,任何內部人偷拍掛到網上,都要坐穿牢底!
隱身戰略轟炸機和航母不同,航母噸位體積太大,只能露天干船塢總裝,藏不住,也沒必要藏。而轟20就不行了,以美國人在隱形轟炸機方面世界第一的深厚功底,哪怕給他們的分析專家一張模糊的納米圖,他們也能立即給出轟20的基本參數和戰鬥性能。而我們周邊的日印越澳和對岸,更是做夢都想打探到最新的信息,好提前找到對付轟20的辦法。轟20裝備後,一時半會還炸不到太平洋對岸,但突擊大陸周邊目標,性能綽綽有餘。
面對周邊日益嚴峻的戰略形勢,我們有可能選擇將項目隱身到底——即使周邊目標被轟20炸了,可能還不知道轟20是什麼樣子!這就要求轟20的試飛,全部在夜間進行。轟20作為戰略暗器繼續深藏不露,對敵人本身就是巨大的戰略壓力。
轟20是全國航空工業大合作的超級項目。而總設計和總裝單位是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飛」。
名為西飛,廠址卻並不在西安市區,而是在渭北高原。國內所有的戰機和民機,都要在這裡完成地面靜力破壞實驗,證明強度合格才能過關。
建國後,國內凡是起飛重量超過40噸的噴氣軍用飛機,都是西飛為主研發生產。而轟炸機更是西飛一家的專利。現在西飛的主打產品是新轟六——轟六K,運20和剛剛停產的飛豹。C919等大型民機的重要部件,也是在西飛加工。可見西飛在研製大型軍用飛機方面,有國內最強的實力和經驗。這裡除了飛機工廠,還有中國航空研究院某所。
很多人往往把西飛和陝飛弄混,兩者都在陝西省境內,但陝飛不在關中而是在陝南盆地的漢中市,主打產品是渦槳發動機的運八改進型和運九。
各國空軍對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基本定義,是在非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最低作戰航程可達8千公里或者更高、至少可運載和投放超過10噸空對地彈藥的轟炸機。
隨著航空航天高科技的發展,次軌道轟炸機和空天飛機已經逐步進入實用化的階段,在這類超高速飛機可以「一小時打遍全球」的情況下,傳統的2倍音速以下的轟炸機,還有繼續發展的必要嗎?
現實的情況證明,B2這類高亞音速隱身戰略轟炸機,仍然有大規模裝備的必要!
次軌和空天飛機,仍然屬於「天軍」的範疇,雖然速度高,難以被防禦,但是一旦使用,卻有引發核大國直接發生核戰的風險;而且次軌和空天的載彈量較少,只適合攜帶少量噸位的大當量彈藥,攻擊少數極高價值的目標,對常規目標的大規模轟炸,仍然需要傳統的戰略轟炸機。
馬航MH370事件表明,雖然現在各國的地面雷達已經非常密集,但面對夜間洲際飛行的目標,仍然有廣闊的洋面、叢林、高山、沙漠和冰原地帶,缺乏足夠密度的雷達跟蹤設施,導致大型民用客機這種強反射目標,也能在大洋上消失無蹤。何況刻意追求全頻譜隱身的戰略轟炸機黑夜突防,更難以被發現和定位。
對中美俄以外的所有中等國力以下的國家來說,防禦B2這類目標仍然極其困難!即使中美俄,也不敢保證B2不會利用一些防禦脆弱的地帶,夜間突入本方國土縱深偷襲。這些因素,導致隱身戰略轟炸機仍然有廣闊的發揮空間和重要的實戰價值。
遠程轟炸機的突防能力,要麼憑藉超強的隱身性能,要麼依靠超音速性能。能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最好,但在航空技術上卻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美國目前都做不到這一點。因此轟20必然學習B2,採用飛翼式設計方案,強調夜間隱身能力,採取高亞音速巡航為主,短時間內可超音速脫離戰場。
轟20是核常兼備型戰略轟炸機,具備常規武器精確遠程投彈,多目標分別命中的打擊能力。同時也是戰略情報收集平台,具有高水平的機載電子設備,大容量的數據處理和傳輸能力。
中國航空工業最近十來年進步極大,有成功研製殲-20隱身戰鬥機的寶貴經驗,也突破了大型飛翼式無人機的設計和飛控;此外,中航工業還成功研發了運-20、C-919等大型飛機,在大飛機機體結構設計和生產方面的技術儲備,也對研發戰略轟炸機有幫助。
B2的最大起飛重量高達170噸,翼展52.4米,幾乎就是一架隱形的波音747,而中國轟-6是中型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只有72噸,想一步到位的增加100噸,而且還是風險很大的飛翼造型,對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步子邁得實在很大!
因此國外專家研判,中國的轟20在尺寸重量和作戰性能上,可能會比B2有所保留,機身體量和戰術性能,更接近美國的B21轟炸機。(作者署名:進擊的熊爸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7376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