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飛彈和地對地飛彈,看上去是全然不同的兩類:一個是往天上竄然後炸開,一個竄上了天還要砸回地面。但我國科研人員卻打破了兩種武器的界限,將防空飛彈改造為地對地飛彈,提高了武器的性價比,製造了一款在國際市場上相當受歡迎的武器,也為國家取得了可觀的收入。
紅旗2飛彈
80年代,我國科研人員對紅旗2式重型防空飛彈進行了改進,研發出了紅旗2的地對地型號。很多朋友不要認為,地對空改成地對地不就是讓飛彈落下來麼?光是保證飛彈結構能承受下落高速帶來的強力就是個大問題。更何況,空中目標和地面目標又是完全兩類的。這樣的改造具備很大的價值:地對地的彈道飛彈技術比早期(注意,是早期)的防空飛彈技術要難,而且更加昂貴,出口上限制也頗多,許多中小國家都無法製造或者獲得,這樣的改造版很受歡迎。我國當時也尚未掌握成熟的近程戰術飛彈,如此的應急產品也能暫時緩解一下缺口。紅旗-2改的對地射程可以達到170公里左右,雖然沒有飛毛腿的300公里那麼遠,但也勉強滿足了戰術縱深打擊的需求。
紅旗2飛彈
紅旗2改型地對地飛彈問世後,迅速引起了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濃厚興趣,紛紛上門求購。根據俄羅斯《軍事史》雜誌刊載的文章稱,這種飛彈的外銷價格比自用價格貴了5倍。但仍然深受許多國家的喜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獲得起碼的縱深精確打擊能力,是相當多的國家都夢寐以求的。
伊朗的M7飛彈
伊朗在當時買的最多,一口氣吃下了上千枚。按照《軍事史》雜誌的文章稱,中方的工廠甚至連夜趕工才能勉強完成訂單。文章稱,一枚飛彈的售價在當時就達到了60萬美元。根據購買力折算,這筆錢大概相當於今天的180餘萬美元,約合1200餘萬人民幣!當時伊朗缺乏外匯,但手握大量石油資源,中方也比較靈活地允許其用石油製品償還貨款。
伊朗仿製的C802
伊朗方面後來還買走了相關的改造技術,並進行了大量仿製,據稱仿製了上萬枚紅旗2改地對地飛彈,其自身將其命名為M-7式戰術飛彈。俄羅斯作者認為,從80年代到今天,伊朗還購買了中國諸如海鷹反艦飛彈、C802反艦飛彈的技術,並大量仿製,其手頭各式飛彈總量可能達到了4萬枚之巨。這些飛彈也成為了伊朗的本錢,並讓美國人對此頭疼不已但卻不敢亂動。(作者署名:軍事家)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