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崛起唯二的絕好時機,每到關鍵時候都被此國阻撓而中斷

Alinna ...| 2017-11-06| 檢舉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近代以來,清朝政府的長期閉關鎖國,使得徹底遠離世界潮流,到了清末,完全成為被動挨打的境地。

但是,清末以來,中國一度有兩次崛起的機會,卻每次到關鍵適合被此國打斷。

第一次,是在1861開始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又稱晚清自救運動、自強運動,現在看來洋務運動是失敗的,但是確實取得了十分偉大的成績。

最大的成就是三點,

一是,使得國民逐步的開放思想,地方主導了運動搞實業,還倒逼中央變革,利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近代工業,以獲得強大的軍事裝備、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力。

二是,漢人士大夫被壓制百年後重新崛起,進入了空前活躍的時期,出現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名將名士;

三是,師夷長技,建立了當時媲美美國的強大海軍——北洋艦隊。當時北洋艦隊強到什麼程度,號稱亞洲第一,全球第四,其不僅環球航行,而且多次出海維護國家利益,甚至到日本秀過胸肌 鬧過流血事件。

洋務運動,各國也都在觀望中國的發展,達成了暫時的「中外修好」的和局,照此發展下去,隨著經濟發展,勢必會引起上層政治改革,達到洋務派謀求的「自強」「中興」。

但是,在洋務運動發展的最關鍵時刻,參觀北洋艦隊受刺激的日本幾乎是傾注國庫全部財力來擴建海軍,甚至天皇都因此而節省自己的飲食,而慈禧卻在這時還要挪用海軍軍費來為自己修建頤和園,這就使得北洋海軍的裝備質量略差於日本海軍,隨之日本舉全國之力發動甲午戰爭,一戰將洋務運動成果打的灰飛煙滅,耗費幾十年的心血培養的眾多軍事人才,曾經的天之驕子,竟全部隕於一役,不僅有那些才華橫溢的留學生,甚至還有寄託大清復興夢的第一批「留美幼童」,由此中國近代第一次崛起的進程被中斷。

第二次,是二戰前。

"1927年至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之中,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學校林立,教育推廣,而其他方面,也多有進步的建制。"——1951年9月19日在美國國會演講的魏德邁

1927-1937年,是民國的「黃金十年」,其實整個國家一直都還在動亂之中,但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出口貿易迅速發展,,據歷史統計,當時每年的經濟增長高達10%以上。而且上海等城市更是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十分的繁華。這一時期民族工業發展迅速,各行各業可謂是欣欣向榮。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再有10年,中國經濟就會上一個台階。

 

結果,日本在東北嘗到甜頭後,欲罷不能,軍國主義跟打了雞血一樣,1937年終於舉全國之力,悍然發動侵華戰爭,企圖一舉占據中國,到了1939年的時候,中國的海岸線已經被日本人全面封鎖, 戰前積累的一點家底全部打光了,不少部隊的武器都不夠了,只能全靠外部支援,使得中國崛起發展的勢頭再次被打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7041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