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號媒體報道稱,中國在臨近空間的「死亡區」測試了新型無人機。臨近空間是指距地面20至100公里的空域,由於其重要的開發應用價值而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不過這片區域一直以來也被視為無人機的「死亡區」,因為這裡空氣稀薄,飛機很難獲得升力。再加上其地處高空,溫度極低,這讓飛機上的電子零部件很容易出現故障。
中國目前在該區域測試新型無人機,證明我國似乎已解決這些難題,這能幫助我們在現代太空競賽的核心區走到其他國家的前面,邁出重要的一步。
報道中還介紹,此次試驗是在距地面25公里的臨近空間進行的,當時兩架只有蝙蝠大小的無人機先是被超壓氣球帶到空中,然後用電磁脈衝以100公里的時速發射出去。
從地面拍攝的氣球平飛狀態
和傳統無人機造價達幾百萬美元相比,飛行在臨近空間的無人機據稱只要幾百元人民幣,而且由於其飛行的更高、更快,所以能獲得更多的情報和數據。
中國曾是臨近空間競賽的後來者,但近年來取得的技術進展已超過其他大多數國家,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的該項目首席科學家楊燕初(音)說:「我們希望在2020年獲得某些重大突破。它們將成為通往大規模應用的跳板。」
中國在航空領域又取得新的進展,這給在航空領域有著雄心壯志的印度造成一次重重的打擊,以至於印度網民看到該新聞後,紛紛恨鐵不成鋼:「加油中國,愚蠢的印度人仍全方位落後中國。」,「印度呢,沒技術、沒工程師、沒科學家。印度做的只有乞討、借、偷、買和複製。」
地面充氣
還有的印度人都不得不開始承認中國的實力:「中國走太快了,印度依賴國外製造的武器和高技術產品,很難趕上中國。」,「很多人都說這說那,什麼中國是假的之類,至少他們在做了。看看我們,仍不能在期限內做出一艘能用的軍艦。」
甚至有高級黑的:「沒什麼了不起,印度自古就有無人機,印度總可以從美國和以色列買到更好的無人機。」(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