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道(文/杜薇喻新)最近幾天,中國南海上格外熱鬧。
從本周二(10月31日)開始,中國—東協國家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就在這裡舉行。其規模史無前例,也是中國與東協國家第一次進行的多邊海上搜救合作。
這場七國聯手的海上「大動作」,不僅令西方媒體驚嘆南海局勢已今非昔比,更獲得大批東協國家網友的點贊——
史無前例的合作,讓他們看到「團結和善意」
「兩船相撞起火,有人落海!」
10月31日中午的廣東湛江海域,一艘中國籍客輪與一艘柬埔寨籍散貨船碰撞。貨船進水傾斜並伴有起火,客輪大量進水,船上29人落水,剩餘328人急需轉移,其中8人受傷,2人傷勢嚴重需通過直升機轉送岸上救治……
——不必緊張,這只是聯合搜救實船演練的現場。
演練現場,救援船隻在演練中對貨輪進行噴水「滅火」。(新華社)
「險情」就是命令!一場中國與東協國家聯合進行的搜救行動迅速展開。
據報道,由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主辦,東協國家搜救機構協辦的此次演練,參演船艇達20艘,飛機3架,參演人員約1000人。
在現場,菲律賓、泰國、柬埔寨、寮國、緬甸、汶萊等國派出搜救任務協調員、評估專家及聯絡官,參加演練指揮和評估等活動。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通力合作,「遇險」旅客、船舶被成功轉送至安全水域。
演練現場,救援直升機在演練中將「受損船隻」上的群眾轉移至救援船上。(新華社)
「這是中國與東協國家第一次進行的多邊海上搜救合作。」演練總指揮、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介紹說,該演練也是中國-東協國家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合作項目。
社交媒體上,此次聯合演練的新聞圖片被東協國家網友紛紛轉載。
在許多網友看來,這不僅是團結的展示,也是充滿善意的姿態。
有人要「老調重彈」,東協國家卻早已「翻篇」了
並不意外的是,中國和東協的這次聯合搜救演練,也受到了不少西方媒體的關注。
「中國和東協國家舉行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海上聯合搜救演練,這表明南海的緊張局勢有所緩和。」11月1日,法新社在報道中這樣寫道。
法新社報道截圖
《日本時報》網站也在報道標題中點明,中國和東協成員國的海上聯合演練,是在南海緊張局勢降溫的背景下舉行的。
事實上,儘管仍有少數國家不忘拿南海問題「說事」,但基本已無市場。
比如,近日有美媒報道稱,將於11月10日起在菲律賓舉行的東亞系列峰會上,美國仍打算在峰會上把南海問題作為「優先關注的議題」。
但顯然,這樣的「老調重彈」,已經無法得到東協國家的認同。
該報道同時指出,東亞系列峰會上,中國和東協國家的會談將是「平靜」的,因為雙方接近達成防止南海衝突的「南海行為準則」,8月已通過該準則的框架。
還有媒體注意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表示,明年新加坡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時,將把重點放在改善東協與中國的關係上。他相信,在南海等問題上東協國家需要保持理智和克制。
資料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新華社)
10月30日被問到有關南海問題時,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對美國媒體是這樣表示的:中國和東協國家正在共同努力,為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進行磋商,並已取得積極進展。
崔天凱大使同時強調,反對任何域外國家製造障礙,干擾這一建設性進程。
10月30日,在美國華盛頓,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中)接受中外媒體集體採訪。(新華社)
經濟搭車之外,軍事防務的合作也要升級
沒錯,在已經日漸風平浪靜的南海,接下來,中國和東協之間的合作,還將迎來更多「第一次」。
就在兩周前,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率團赴菲律賓出席中國-東協防長非正式會晤、東協防長擴大會。期間,他與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進行了會談,並探討了聯合海事演習的相關事宜。
10月24日,第四屆東協防長擴大會在菲律賓克拉克舉行。(新華社)
會談後黃永宏向媒體表示,新加坡不僅「全力支持」中國與東協舉行海上聯合演練,還會推動,因為這是所有東協成員和中國的共同意願,一起演練可以建立彼此間的理解和互信。
「我們會解決細節問題,找到可以讓東協和中國海軍一起演習的區域。」黃永宏說。
10月26日,中國國防部也確認,中國和東協各方已經初步達成共識,將於年內舉行技術磋商,根據磋商結果適時舉行聯合軍演。
對中國和東協即將舉行的海事演習,香港《南華早報》引述學者的話稱:「這發出了一個信號,東協國家內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中國不是敵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