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習慣被中國領導 西方請求公開量子技術,不要像「防賊」一樣

Alinna ...| 2017-10-30| 檢舉

2016年8月16日,中國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6月15日,「墨子號」成功將量子糾纏分發的世界紀錄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實現了「一步千里」;

2017年8月10日凌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報道中國「墨子號」衛星圓滿完成三大科學實驗任務:量子糾纏分發、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

8月30日,中國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通過專家組驗收,工作人員經過42個月的艱苦努力,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高速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可信中繼傳輸和大規模量子網絡管控等關鍵技術,保密性、安全性、成碼率的測試均達到設計目標。

9月29日,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所有用戶之間的通信實現了每秒產生4000多個密碼的絕對保密性,全線路密鑰率大於20kbps,可滿足萬用戶的密鑰分發業務需求。

紐約大學量子物理學家蒂姆·伯恩斯認為,「這一結果真的很了不起」,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了量子通信技術的全球領跑者,並且有可能會在未來5年引領量子空間競賽。

這其中,少不了潘建偉團隊的努力,還有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科學家們通過選擇光子的極化作為信息編碼的載體,儘管在非常大的損耗和散射下,只有少量的單光子存活下來,但依舊可以被用於建立安全密鑰。

試驗結果顯示,水下量子通信可達數百米!即使是從水下幾米深的地方對衛星和飛行器進行保密通信,也比之前認為海水是「禁區」更進了一步。

因此,一旦水下量子通信實現工程化,將會徹底顛覆傳統的潛艇通信指揮、乃至作戰方式,不僅能夠大大提高潛艇的安全性,還擁有完全的保密性,對於海軍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法國《世界報》認為,中國的量子通信技術已經成為了人類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任何忽視「中國製造」的想法都是愚蠢的,西方必須放棄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並且和中國展開合作,往後向中國學習也會成為常態。

美國《紐約時報》表示,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快速發展,必將促使西方絕對領先的通信技術快速落後,同時也正在破壞傳統通信規則,將會造成西方大量的通信企業陷入困難。

或許不久後西方會花大價錢向中國購買這些技術,但還是希望中國能夠主動分享,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造福全人類。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初西方像「防賊」一樣,生怕中國「偷學」到了一丁點先進技術,現在,終於輪到中國開始進行技術封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6946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