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度軍事
我軍步兵曾經核心戰鬥力就是火箭筒,整個步兵班都是圍繞著一具火箭筒組建的,而所有戰術其實也是圍繞著這具火箭筒展開的。
有什麼原因呢?這主要是因為當年蘇聯百萬裝甲大軍的壓力所帶來的特殊情況。步兵班分為支援、火力和突擊組,其實就是步兵、機槍都是掩護火箭筒對對手裝甲車輛做出最後打擊而設計的。
但是在對越反擊戰當中,火箭筒卻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啞彈。出現了69式40毫米火箭筒發射出現多次啞彈的情況,戰後我國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畢竟火箭筒在步兵班的作用太大了。
其不僅僅是反裝甲武器,還代替了過去的爆破手擔負起了打擊對手火力點和碉堡的任務,承擔著一個步兵班的主要火力任務。
破甲彈戰鬥部所裝填8321炸藥中的4號藥具有微弱的酸性腐蝕性,在溫熱的環境下容易緩慢分解,釋放出酸性氣體,對彈體零件、導電線路造成腐蝕,這種腐蝕尤其對敏感的壓電晶體電路產生較大影響,造成短路或斷路,引起引信瞎火率偏高。
這是因為當時的火箭彈是準備用於寒冷乾旱的北方地區,因此這種火箭彈不太適合在潮濕炎熱的南方亞熱帶山地叢林使用,最後我國改進了這種裝藥,並且將過去的1000萬發火箭彈全部銷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69348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