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的遭遇「人紅是非多」 這國出事又賴中國!

Alinna ...| 2017-10-21| 檢舉

文|刀口談兵

作者:刀口團隊 / 瀚海狼山

 

據印度媒體報道,一架印度空軍Mi-17運輸直升機當地時間10月6日6時在中印邊境爭議地區墜毀的達旺,所有7名乘員死亡。

這7人5名來自印度空軍,2名來自印度陸軍。印度空軍已經成立一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故原因。M-17是俄羅斯製造軍用運輸直升機。

印度媒體9月5日報道,當日印度空軍一架ALH「北極星」直升機在拉達克地區失事墜毀。當時印度陸軍第3步兵師師長正陪同14軍團司令乘直升機視察。據印度軍方稱機上成員均已生還,只是部分人員受輕傷。

印度第14軍團隸屬於印軍北方司令部,下轄第3步兵師,第8山地師等部隊,以列城為中心部署。屬於應對巴基斯坦和中國的一線部隊。第3步兵師更是部署於錫亞琴冰川前沿,逼近中國領土。

 

有句俗話,叫「人紅是非多」,這句話用在最近幾年中國身上,是非常合適的,例如,世界頭號強國美帝的總統特朗普,就經常把所有最近這些年美國的產業流失,工人失業,全賴在中國頭上!

前一陣的人民幣,面對美元加息疊加國內資本外流,而導致自然貶值壓力;但特朗普還是認定中國故意操縱、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有利於中國商品向美國出口,搶奪美國人民的飯碗。特朗普從來不提中國的優質廉價輸美商品壓制了美國的通貨膨脹,提高了美國人民,特別是美國中下層民眾的生活水平;美國人用綠紙換中國貨真價實的商品,純粹屬於八戒倒打一耙,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典型!

不但是美國,最近居然連印度阿三都四處「哭訴」:中國極大的對印貿易盈餘,榨乾了印度的外匯儲備,甚至把印度軍方作戰飛機的接連墜毀,都賴到了中國頭上!

這,,,這,,,是什麼道理?

別急,人家阿三還真有「證據」!

 

其實,關於「是中國原因」造成了印度軍機的墜毀,阿三羅列的「證據」,無非就是兩條:

1,中國生產的各種軍機的零配件,大量通過「非正規渠道」,流入印度境內並被印度空軍的飛機維護機構採用,安裝在印軍的飛機上,這些「中國產的劣質山寨零件」,直接導致了印度軍方戰機和直升機的「大批量」的墜毀!

2,印度最近幾年直接進口自美帝的「先進的原裝新式C-130大力神運輸機」,在印度空軍服役後不久也出現了機毀人亡的大事故,摔的四腳朝天!美印雙方聯合調查組通過「認真細緻的調查」後,居然也把「事故元兇」指向了八竿子打不著的中國——原因有點匪夷所思——居然是:大力神運輸機,「很可能」在操控系統的核心電子部件中,採用了在中國翻新過的劣質晶片!劣質晶片使用過程中全面失靈,最終導致飛機的操控系統崩潰而釀成新運輸機墜毀的慘劇!

 

美印雙方還「煞有介事」的指明了劣質翻新晶片來自中國的具體位置——「據說」在中國南方的深Z的「華Q北」,有個世界最大的老舊和劣質晶片拆解翻新中心,每年拆解翻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山寨劣質晶片」,再重新包裝後,當做全新晶片返銷歐美;美方還「指控」:連波音、洛馬這樣的軍工巨頭,都不幸「中招」,大量使用了這種山寨舊晶片,導致美帝的軍品存在大量的「致命隱患」,甚至連F22、F35這些頂級戰機,都可能被這種晶片「污染」,導致戰力和可靠性嚴重降低!

看了印美的「這兩項指控」,筆者的感覺是「俺們中國在這些子虛烏有的指控面前,真的比竇娥還冤」!

那麼,筆者就「臨時客串一下中方的辯護律師」,來為對中方莫名其妙的「有罪推定」,進行辯護和反擊!

首先,說下印方的第一個指控,即所謂「中國產的劣質飛機零件」可能流入印度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印度軍方一直是全球軍火商的「寵兒」,因為印度建國70年來,一直到今天,仍然需要進口從戰鬥機到突擊步槍等幾乎所有的主戰裝備。

印度空軍更是如此,如今,印度空軍擁有超過1500架戰鬥機,這其中,除了總數不到700架的蘇30 MKI、米格29、法國的幻影2000等三代機,印度空軍還有超過800架的幻影1—3,米格21等老舊二代機;這其中最多的二代機就是米格21,印度空軍最多的時候超過400架,而事故率最高的也是這個米格21,在不到30年里,先後居然摔了接近三百架!平均每年接近摔10架!

因此印度空軍的米格21,也獲得了「飛行棺材」、「寡婦製造者」的「榮譽稱號」!

印度空軍的米格21基本進口自前蘇聯和蘇聯授權在印度境內的特許生產。

米格21是一種二十世紀50年代,前蘇聯開始研製的第一種可以飛到兩倍音速的輕型殲擊機,裝備一台渦噴發動機;米格21主要裝備華約國家和印度,歷史上總共生產了10000多架,若加上中國生產的「中國版米格21」——殲7,歷史總產量將超過13000架之多!

 

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就基本關閉了米格21的生產線,改為生產更先進的型號;而中國的殲七生產線,一直維持到了21世紀,直到2010年左右,中國的成都飛機工業公司,還小批量生產了幾十架殲七E等型號,出口非洲的安哥拉、奈及利亞等國。

而米格21在印度的所謂「授權本地生產」,實際上就是蘇聯米格飛機廠的零件運到印度廠家組裝出飛機成品而已,因為印度的飛機廠,基本上不能自行生產任何戰機零件。

蘇聯的米格飛機廠,早在距今大約40年前,就基本終止了米格21的原裝零件生產,印度的飛機組裝廠,也就同時斷絕了原裝新零件的來源;為了維持印度空軍最高峰時400架以上規模的米格21機隊,印度飛機廠就只能另謀出路,滿世界「淘換」米格21的零部件,以保持機隊的日常戰備消耗。

最近四十年來,世界上似乎只有中國還一直有全新的米格21的整機和零部件生產出來,並且中國也向世界各地十幾個國家出口過一定規模的米格21中國版——殲七,這就使得的印度方面「順理成章」的認為——一定有大量的,中國產的劣質米格21的零部件,流入印度,並安裝在印度軍機上,最終導致連串的事故!

 

而事實上,這完全是「張冠李戴」、是「疑鄰盜斧」式的「瞎指控」,是屬於「故意往中國身上潑髒水」,原因不難解釋:

第一,中印自1962年邊境戰爭後,互相防備甚嚴,中印之間,此後的幾十年內,雙方軍工可以說是老死不相往來,中印之間,連一發子彈的軍品交易都沒有,何況主力戰機的配件,所以說中印之間,絕對不可能有米格21——殲七之間的任何官方的正式軍品貿易。

第二,中國確實向巴基斯坦大批輸出過殲七戰機,甚至直接在巴基斯坦生產和組裝殲七的不同批次,但印巴之間也是死敵,巴基斯坦的任何殲七零配件,也基本不可能流入印度,裝到印度的米格21身上。

第三,那麼,中國歷史上出口給埃及、阿爾巴尼亞、安哥拉等歐洲和非洲國家的殲七戰機的零配件,是否可能通過「輾轉倒賣」的途徑,間接流入印度境內,最終安裝到印度的戰機上呢?

 

這個途徑,看似有可能,但實際上也機率極低!原因很簡單,中國產的殲七戰機,從外表來看,似乎和蘇聯原產的米格21外形相同,但實際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飛機,零配件之間,差距巨大,基本不可能混用!

蘇聯是在1960年代初期,才同意向中方移交當時「最先進超音速戰機米格21」的兩架樣機和部分圖紙。而當時中蘇兩黨已經接近鬧翻,著名的「馬列論戰」正如火如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蘇聯還把剛研製出來的秘密空中殺手鐧——米格21的樣機和部分圖紙交給中方,屬於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的「心血來潮」,或者也許是為了「緩和一下中蘇兩黨論戰下,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的示好之舉」——在此說句題外話,中國此後多年,批赫魯雪夫最狠,幾乎把他批成「反華魔鬼」,但真實的歷史是,縱觀全蘇聯歷史,援華出手最「大方」的領導人,反倒就是這個赫魯雪夫。而哪怕是史達林,對中方的援助,一直是扭扭捏捏。中方討厭赫魯雪夫,不僅是因為他曾經對華「逼債」,最主要是因為他反史達林的個人崇拜,我們的領導人害怕自己身後,有中國版的赫魯雪夫出現,有樣學樣,才猛烈批判他——歷史就這麼弔詭。

 

蘇聯方面在「匆忙之中」,只把兩架不成熟的樣機和只有大約30%的原版米格21的詳細設計圖紙交給了中方,其實是「留了一大手」,有「以觀後效」的目的,但是此後中蘇兩黨,兩國關係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反倒急轉直下,到1969年乾脆在邊境兵戎相見,徹底鬧掰;因此蘇方對中方米格21項目的後續支持,也就沒有了下文。

中方在蘇方技術來源斷絕後,面對這種當時最先進戰機的試製,立即面臨巨大的困難,初期製造出來的十幾架樣機,質量缺陷嚴重,不具備實戰價值。

此後又面臨十年的混亂狀態,沈飛先後生產的數百架殲七,成了「一年生產,三年返廠維修」,浪費了巨大的資源和精力,卻質量低下,到部隊根本不能用,只能回廠返修;而且批量生產的殲七1,連雷達都沒有,只有簡單的電子測距儀,勉強能白天升空作戰,夜間和陰雨條件下,都不能升空作戰;全國的空軍主力,仍然是近萬架殲6戰機,空軍在整個七十年代的口號是:殲六萬歲!

而同時期的蘇聯,軍工實力強大,在和中國斷絕關係不久,就推出了米格

 

21帶雷達的加強版——米格21比斯;華約國家和印度引進生產的,都是蘇聯後期版本的「先進」批次;和中國前期生產的殲七1,殲七2等批次,完全就不是一種飛機,主要零件更不可能通用。

後來沈飛把殲七的生產線,整體搬遷到了當時西南大三線的四川和貴州生產,這就是成飛和貴航的來歷。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和羅馬尼亞的關係好的不要不要的,羅馬尼亞方面冒著得罪蘇聯的風險,讓中方人員到其國內,全面詳細拆解和研究米格21比斯,甚至最後乾脆偷偷運了兩架樣機給中國,中國這才再次接觸到了「先進米格21的高級正版」。

此後成飛考慮再山寨米格21比斯,但內部有不同意見,導致進度緩慢,甚至在拆散了一架寶貴的羅方原版樣機後,居然組裝不起來,報廢一架!米格21比斯的中國山寨版就是殲七3,但是一直沒有投入批量生產。

 

時間轉眼就到了二十世紀90年代,成飛又引進了義大利的小型機頭雷達,這就是殲七E,後來又改進出雙三角翼的終極米格21——殲七G,並一度在八一飛行表演隊當表演機,這些最終改型,也曾出口巴基斯坦等國。

此時以西方的F15、F16,蘇聯的米格29為代表的三代機已經大行其道,米格21——殲七這種只有小型雷達,飛彈射程不到20公里的二代機,已經完全落後於時代,再新的改進型,也是出來就落後時代了。成飛的殲七生產線目前也已經停產了。

回顧歷史可見,蘇聯——印度的米格21,和中國的殲七,是外形大致相似,而內部完全不同的兩種飛機,零件長期不可通用;兩者的進化脈絡,也基本沒有什麼交集,若僅僅根據中國的殲七停產最晚,就認為中國的殲七零件會大量流入印度,完全是一種腦洞大開的胡亂猜測和無理指控。

由此可見,印度各個時期,不同版本的米格21,和中方的殲七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著,兩者的零件,也無互換的可能!

 

即使印度在1980年代以後,進口了部分米格21的二手零配件,也只能拆裝自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蘇版舊米格飛機,而不可能來自中國的殲七,若印度維修技師能把完全不同的殲七零件安裝在蘇版的印度米格21上,那麼筆者只能說: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而事實是,在蘇聯版本的米格21停產後,主動幫助印度改進米格21的,反倒是美國的通用公司和以色列的空中防務公司!(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6834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