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勢力率先開火,庫爾德遭夾擊,美或再失戰略要地

Alinna ...| 2017-10-18| 檢舉

文|鐵血軍事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鐵血軍事

從量變到質變,改變世界的或許只是蝴蝶的一雙翅膀。

中東,作為當前戰爭最頻繁的區域,這裡每天的戰況看似遙遠且平常,卻對整個大格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安卡拉的宿命輪迴

在今天的正文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很多小夥伴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美國為什麼要對土耳其除之後快?」@L.LI

 

 

其實,美土關係雖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親密的盟友關係」,但並不代表兩者不存在戰略矛盾,安卡拉和華盛頓的戰略矛盾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庫爾德人的問題。冷戰後期,華府奉行「混亂中東政策」,大力扶持中東各國的非政府武裝勢力,庫爾德武裝就是其援助的對象之一。而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又是其國內最大的分裂勢力,這是第一大矛盾。

第二、安卡拉的宏偉夙願。歷史上,土耳其曾建立過橫跨亞歐大陸的神聖鄂圖曼帝國。時至今日,安卡拉都想重塑當年的輝煌。作為遜尼派國家中僅次於沙特的存在,安卡拉一直與沙特暗中爭奪遜尼派國家的領導權,這與華府執行的「美沙戰略合作計劃」(即美國支持沙特一統穆斯林國家,沙特支持美國幹掉敘利亞、伊朗等什葉派政權、擠壓俄戰略空間)相悖,這是第二大矛盾。

 

 

第三、土耳其與以色列的關係。自從埃爾多安這個狂人上台之後,與以色列各種不對付。首先埃爾多安此人將土耳其以阿拉伯國家的救星自居,對以色列欺負其他阿拉伯小國的做法各種不爽。其次,以色列光明正大的支持庫爾德武裝 ,這讓安卡拉十分不爽。而以色列又是華盛頓的「核心利益」,繼而導致了土以矛盾發展成土美矛盾。這是第三大矛盾。

在敘利亞戰爭之前,這三個矛盾一直被土耳其壓著,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的美土關係中,安卡拉是有求於人的那一個,他們有兩個問題需要華盛頓的戰略支持。

第一,近些年來,土耳其極力想進入歐盟,但歐盟內部一眾元老國死活不讓,各種給土耳其入盟加門檻。在這種情況下,安卡拉寄望於華盛頓,希望美國能通過自身在歐洲強大的影響力對法德施壓,幫助土耳其入盟。

第二,土耳其曾是中國西部地區分裂勢力的幕後推手,為保全自身,安卡拉需要依靠華盛頓來減輕北京帶來的戰略壓力。

 

 

以上這兩個問題使華盛頓在美土關係中一直掌握著主導權,對於華盛頓而言,他們希望土耳其在南高加索地區牽制俄羅斯,最好能使安卡拉與莫斯科直接對立。

敘利亞戰爭打響後,美土關係出現了微妙的變化。當年,華盛頓為儘快拔出巴沙爾政權,提升了對SDF(庫爾德武裝)的支持力度,SDF因此得到了飛速發展。到了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時候,SDF幾乎可以和當時的敘政府軍抗衡。SDF的崛起,讓安卡拉如鯁在喉,此時的埃爾多安就已對華盛頓產生了些許的戒備心態。

真正導致美土關係崩潰的還是土耳其擊落俄戰機一事。據傳,安卡拉在決定擊落俄戰機前已經跟北約和華盛頓通了氣,華盛頓方面也暗示若土耳其有事,美國和北約會鼎立支持。

結果,當土耳其把俄羅斯戰機捅下去之後,華盛頓沉默了(賣隊友可是華府的好習慣啊,當年的薩達姆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北約還把防空系統給撤走了。意識到被賣之後,埃爾多安立馬向普京認慫,態度十分良好,俄土關係在經歷一段低谷期之後步入正常軌道。

 

 

安卡拉與莫斯科的迅速走進,讓華盛頓挑動俄土對立、緩解敘利亞戰局壓力的計劃落空。而埃爾多安在此後疏美親俄的行徑更令華府不喜,在加上之前我們說過埃爾多安是個狂人,很多事情不聽安排,十分不利於華府對安卡拉的掌控。以上種種原因,最終導致了美國支持甚至策劃土耳其的政變。

土耳其政變失敗之後,華盛頓依舊沒有死心,CIA甚至通過ISIS幹掉了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爾洛夫,妄圖再次離間俄土關係。可普京壓根沒上當,埃爾多安也很聰明,令土警察部門、安全部門、情報部門三部全力配合俄羅斯的調查。俄土關係並沒有因此破裂,反而在埃爾多安與普京多次聯動下,安卡拉與莫斯科走得更近。

事實上,美國想除掉的並不是土耳其,而是土耳其的領導者埃爾多安。2002年,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贏得大選,黨魁埃爾多安就任土耳其總理一職。時至今日,埃爾多安已經統治了土耳其15年。在很多外界人士看來,埃爾多安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獨裁者,他的一舉一動,都對土耳其上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華盛頓看來,埃爾多安對土耳其的影響實在是太深了,他的戰略選擇就是土耳其的戰略選擇,華盛頓之前的做法讓埃爾多安十分不信任,繼而導致美土關係的破裂。要想挽回與土耳其的關係,讓安卡拉繼續充當馬前卒,必須除掉不聽話的埃爾多安再扶持居倫上位。

從土耳其這次政變中,我們還可以看清一個有關大國與小國的事實:

在現代國際政治中,小國領導人更容易出獨裁者,而由於獨裁者的本質,國家領導人的行為喜好往往代表著國家意志,他們的選擇更代表國家的戰略選擇,只要除掉這個領導人,就可以使這個國家的戰略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從某種角度而言,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獨裁者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即獨裁者利益=國家利益、獨裁者意志=國家意志。運氣不好的小國遇到一個低水平獨裁者,只有自認倒霉,前途基本GG,比如利比亞;運氣好的小國遇到一個高水平獨裁者,也算是三生有幸,前途無量,比如李家坡!

 

 

對於大國而言,由於歷史的積澱以及國家與民族利益的訴求,國家領導人的喜好並不能決定國家意志,國家利益也不由他們個人利益所代表。決定一個大國國家意志和國家利益的,應該是符合這個國家全體國民利益的大國戰略。即國民利益=國家利益、國民意志=國家意志。大國的領導人更像是一面旗幟,指引和指導國民如何走向強大。

所以,在現代國際政治中,決定小國國際關係的大多數是領導人的意志,決定大國國際關係的則是國家利益。這也是普京和特朗普就算私交甚好,美俄卻依舊一副不幹死對方誓不為人的架勢。這是由美俄兩國整體國民利益所決定的,而不是普京和特朗普的個人意志能改變的!

咳咳,抱歉,月子扯遠了,接下來我們繼續來看中東局勢——伊拉克庫區建國新進展。

基爾庫克城下的獅群

根據中東前線最新消息,10月15日,也就是昨天,伊拉克PMU部隊在基爾庫克的圖茲胡爾馬圖鎮與庫爾德武裝庫爾德自由鬥士發生激烈交火,雙方傷亡未知。

 

 

這種級別的交火擱中東算不上什麼大新聞,但此時聯繫到時間、地點、人物、影響四個方面來看,這件事就沒那麼簡單了。

先來看看交火地點,基爾庫克。

基爾庫克是伊拉克東北石油重鎮,省轄基爾庫克油田探明儲量24.4億噸,原油通過管道從地中海幾個港口(土耳其的杜爾托爾港、黎巴嫩的西頓港)出口。此外,基爾庫克還有一層重要的身份——庫爾德人的重要金源。

從版圖上來看,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人自治區只轄蘇萊曼尼亞、埃爾比勒(又叫阿爾比勒)、杜胡克三省,並不包括東北部的基爾庫克省。但因為該地由庫爾德人實際控制,是庫區與中央政府最大的領土爭端(按理說中央政權跟地方不可能存在領土爭端。。。無力吐槽)。

2014年,極端組織ISIS攻入伊拉克,在不到一年多的時間裡,伊拉克多地先後淪陷,伊拉克中央政府面臨巨大的戰略壓力。中央政權式微,地方割據勢力趁亂而起,這個現實永遠不變。

 

 

就在伊拉克政府全力打擊ISIS之際,盤踞在北部地區的庫爾德武裝憑藉著美國國防部的支援和ISIS的盟友關係,乘勢而起,地盤一擴再擴,其中就包括原本不屬於庫區的基爾庫克。

今年6月,庫爾德自治區宣布公投,其下轄基爾庫克地方政府積極響應,撤下伊拉克國旗,高懸庫爾德旗幟。並要求參加9月份的庫爾德區公投活動,一旦庫爾德區獨立建國,基爾庫克將併入新成立的「庫爾德斯坦」。

庫爾德人拿下基爾庫克之後,實力進一步大增,他們依託基爾庫克所屬的基爾庫克油田建立了一套「石油貿易體系」。這套石油貿易體系是現在庫爾德人主要經濟來源,庫爾德若想建國,必然要保住基爾庫克這個大金源。

若將基爾庫克置身於大國戰略之中,它對幾個在中東搞事的大國也很重要。

2003年8月24日,美國當局要求以色列政府研究通過石油管道,將伊拉克地區的原油輸送到以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海法(HAIFA)煉油廠進行加工的可能性。此舉被外界認為是華盛頓對以色列無條件支持伊拉克戰爭、並為此立下汗馬功勞的犒勞,其實這是美國執政集團維護與猶太人利益的舉動。

 

 

經過以色列能源部門多方驗證,最終決定將石油產量占伊拉克四成的基爾庫克為源頭,修建一條經基爾庫克、摩蘇爾、約旦,最終到達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港的石油管道,形成基爾庫克—海法管線。在這條管線的基礎上,沙特、美國、以色列謀劃了橫跨中東和地中海的新南歐線。

除此之外,伊拉克、敘利亞伊朗三國規劃的伊斯蘭天然氣/石油管道支線也將經過基爾庫克。需要強調一點,伊斯蘭天然氣/石油管道的主線是中國為什葉派之弧國家(伊朗、敘利亞、伊拉克)設計並修建的一條促進三國經濟發展的管道,亦是一條維持三國同盟關係的戰略紐帶。從某種角度來講,小小的基爾庫克承載了很多大國利益。

說完基爾庫克的戰略意義,我們再來看看這次交火的主角——伊拉克PMU武裝。

PMU武裝,全稱伊拉克全民動員部隊,或全民動員單元。在伊拉克各大非政府武裝中,PMU武裝實力僅次於庫爾德武裝,且PMU長期與伊拉克中央政府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該組織為伊拉克反攻戰(反擊ISIS)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解放摩蘇爾戰役中,PMU部隊與伊拉克陸軍第16師協同作戰,其先遣部隊在摩蘇爾西部塔拉法爾地區頑強作戰,最終和伊拉克陸軍成功解放摩蘇爾。今年8月9日,ISIS偷襲了PMU位於伊拉克安巴爾省西部沙漠中的軍事基地,68名PMU戰士慘遭虐殺。。。

可以說,PMU為伊拉克抗擊ISIS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如果沒有PMU的配合作戰,伊拉克很難獨自完成對ISIS的剿滅。從中國的歷史來看,一個不被中央政權所節制的地方勢力,必遭君主猜忌,進而導致削藩,甚至是引來殺身之禍。而PMU作為實力強大的「地區藩王」,又和中央政府保持良好關係的原因只有一個——

PMU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扶持的一支率屬於什葉派的宗教武裝勢力。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是一支專門保衛伊斯蘭政權的宗教衛隊,他們不對伊朗總統和伊朗政府負責,直接聽命於伊朗最高精神領袖(PS:伊朗國體十分特殊,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國家最高領導人是最高精神領袖,而總統只是政府最高領導人)。

 

 

IRGC獨立於伊朗國防軍之外,擁有完整軍隊體系,包括陸海空三軍、特種部隊、飛彈部隊。按照美國國防部的說法,IRGC是全球最大的恐怖組織。(美國劃恐怖分子的標準大家看看就得了,當然,世界上還真沒有哪個恐怖組織像IRGC一樣有戰機、坦克、軍艦和飛彈。。。)

由於IRGC富有強烈的伊斯蘭宗教色彩,其在什葉派國家中的地位很高。在敘利亞戰爭和伊拉克反擊ISIS的戰鬥中,伊朗雖然沒有派遣國防軍參加戰鬥,但多次出動IRGC幫助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而PMU就是IRGC手把手帶出來的。

言歸正傳,此時此刻,庫爾德人金源地——基爾庫克正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10月6日,伊拉克政府軍、特種部隊、以及PMU武裝占領哈維賈地區之後(該地區哈維賈市是ISIS在伊拉克的最後一個據點),已經兵臨基爾庫克城下。

上個月底,伊拉克議會已授權總理可以對基爾庫克地區採取軍事行動,以控制該地區;兩伊也就採取聯合軍事行動達成一致。換而言之,伊拉克已經走完了對庫區動武的程序,隨時準備開戰,而伊朗也將在戰爭打響後採取軍事行動。

 

 

從伊拉克PMU部隊多次為政府軍打先鋒戰的歷史,以及PMU與兩伊的關係來看,這次PMU與庫爾德武裝在基爾庫克市圖茲胡爾馬圖鎮爆發的戰鬥,極有可能是得到兩伊政府授意下的前哨戰。接下來,伊拉克軍隊可能對基爾庫克的展開大規模占領行動,若遭遇庫爾德人武裝反擊,PMU將配合政府軍對庫爾德人全面開火,而伊朗也會有所行動。

一旦基爾庫克被兩伊成功收復,庫爾德人的依託該地石油貿易建立起的經濟體系就會轟然倒塌。同樣,美國、以色列的基爾庫克—海法管線也會隨之掐斷。

能源線被掐斷、沙特掛官而去、巴以問題愈演愈烈,以色列面臨的危機一個接一個。這對華盛頓而言,又是一次嚴重的打擊。

伊拉克政府先抓了公投組織者,然後又大軍兵臨基爾庫克城下;而土耳其方面也陳兵阿勒頗省與伊德利普省,兵鋒直指哈馬省。兩伊土敘四國從源頭到尾部,對庫爾德武裝展開圍追堵截,看來這次要徹底砸爛庫爾德人。

 

 

從針對庫爾德建國的決心來看,巴格達對華盛頓已經失望至極。若基爾庫克會戰打響,這將是伊拉克與美國徹底分道揚鑣的戰爭絕唱!

作者署名:折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6799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