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釣魚島!日本兩大戰略要地失守,安倍打出底牌!

Alinna ...| 2017-09-06| 檢舉

文|紅德智庫

印軍捲舖蓋滾蛋了,這是中國南亞—印度洋戰略的一次偉大勝利!

就在中國為之歡呼雀躍的時候,那隻躲在印度幕後的黑手終於走向了前台,並露出了森森獠牙。

它,就是日本!

8月27日,日本集結20架戰機、80輛裝甲車、60門各類火炮及700輛軍車,舉行了國內最大的「富士綜合火力演習」。

演習內容只有一個——奪島。日本,再次劍指釣魚島。

眾所周知,安倍執政4年以來,日本越來越危險,每年都在增加國防預算。不僅如此,日本的安全政策的主旋律和基調,仍是視中國為最主要威脅和對手。

在東南亞與非洲,中日交鋒早已開始。外交攻勢下,一片暗流涌動。。。

  一、東南亞,中日的「老戰場」

還記得去年的「南海仲裁案」嗎,日本就是幕後黑手之一。

其實,中日在南海乃至東南亞進行了多次交手。而這個地方,也是日本「大陸戰略」最為重要的一環。

早在日本侵華戰爭時期,在海軍部一手推動下,日本戰爭機器開始高效率執行「南進政策」:以台灣為前進基地,進攻菲律賓、馬來西亞及緬甸,再利用與泰國的良好關係,徹底封死中國的出口。

今天,日本在東南亞依舊用的是「南進政策」,只不過軍事攻勢轉變為經濟攻勢。而且,南海地區,還有令日本趨之如騖的石油資源。

前兩年,中國與南海諸國的爭端,幾乎到白熱化的程度。如此複雜的地區環境,自然給了日本興風作浪的機會。

中日東南亞交鋒,主要在三個國家:緬甸、越南、菲律賓。

1。緬甸

翁山蘇姬,一個放眼世界都不可多得的傳奇女人。她擔任緬甸國務資政的時候,讓許多人見識到什麼叫「左右逢源」。

2016年11月2日,安倍晉三到訪緬甸,與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會晤。

安倍宣布,今後5年間向該國提供8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20億元)規模的援助。安倍明確展示出支持該國民主化的姿態,試圖將中國因素反映到兩國關係構建中。

其實,這算是間接暗示緬甸站隊日本。但是,效果似乎不太好。。。

今年年初,中緬宣布重啟擱置兩年的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現在看來,緬甸搖擺之後,又站回中國一邊了。

2。越南

2014年5月30日,安倍晉三在新加坡發表演講稱,日本要不惜一切代價支援東協國家維護主權,並明確宣布要向越南出口先進的海上巡邏船,以便與中國對抗。

6月1日,正在新加坡出席亞洲安全會議的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與越南國防部長馮光青舉行會談,雙方一致反對中國使用實力企圖改變南海現狀的做法,同意在安全保障領域進一步強化合作。

越南各大報紙連日來都在頭版發表消息,稱「日本全面支持越南對抗中國」。

結果,中國還沒有出招,日本與越南就因為ODA資金流向鬧崩了。今天,越南在南海被中國打壓得頭都抬不起,日本一個屁都不敢放。。。

3。菲律賓

阿基諾時期,菲律賓和日本關係那叫一個好啊,畢竟是干兄弟。

那段時間,日本確實與菲律賓肝膽相照,又是低息貸款又是武器援助,玩兒嗨了,直接來一場軍演。

老杜上台後,日本就傻眼了。菲律賓不僅全面倒向中國,還跟美日徹底鬧翻臉了。現在,菲律賓跟中國的關係那叫一個好,前段時間中國還對菲律賓大規模軍援。

日本在菲律賓幾十年的布局,徹底撲了一個空。

現在的東南亞諸國,除了越南和新加坡不識時務意外。大多數國家還是懂得起,在「一帶一路」的號召下,跟著中國「悶聲發大財」。

二、得非洲者,得天下

非洲,被稱為「上帝遺忘的土地」。

相比於亞歐拉的飛速發展,大多數非洲地區還處於原始狀態。更與非洲貧窮不匹配的是,非洲擁有各種豐富的資源。可以說,在21世界,誰能夠得到非洲,誰就能得到天下。

時至今日,非洲共有一舊兩新三股勢力。

一舊:老歐洲。別小看歐洲在非洲的影響力,大多數非洲國家都曾是歐洲殖民地,老歐洲在這裡有著根深蒂固的勢力。

兩新:分別指中國和美國。新中國建立後,曾對非洲進行過大規模援助,與非洲很多國家建立了非常好的關係。而美國,利用各種商業活動也成功在非洲紮下根了。

非洲的資源也吸引了日本,現在,日本想在非洲和中國一爭高低,

安倍不僅兩次造訪非洲,由日本主導的東京非洲發展大會(TICAD)也提高了召開頻次,從五年一屆變成了三年一屆。

更重要的是,這個大會去年第一次在非洲大陸召開,日本進軍非洲的動態已經躍上紙面。日本對非洲的援助強度,也從幾乎為零上升到了占非洲經濟援助的28%之多。日本在外援建的志願者中,有三分之一都選擇了非洲。

日本選擇大力援助非洲,除了資源還有一層目的——聯合國。

非洲國家國多勢眾,在聯合國表決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日本的任何提案想在聯合國得到通過,非洲國家的支持必不可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尋求成為安理會第六大佬的想法。

從東京的視角來看,想要繼續在東亞止住頹勢、在國際上維持自身地位,針對中國的反制手段必不可少,非洲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然而,我們可以從種種細節看出,日本的非洲戰略很失敗。或者說,日本在非洲的影響力根本達不到中國的高度。

比如,去年第六屆非洲開發會議(TICAD)上,參展的84家日企與非洲方面簽署了73份備忘錄,日本在非洲強化了影響力。

會議上,安倍晉三對非洲領導人說,日本將提供300億美元,用於在公共和私人領域支援非洲的基礎設施開發。

可是,最後新聞報道的重點卻成了……

小編只能說,中國好形象深入非洲人心。由此可見,中國在非洲的勢力已經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

再比如,剛剛舉辦的第六屆TICAD部長級會議上,西撒哈拉人士和摩洛哥代表直接在會場幹起來了。更打臉的是,主辦國莫三比克總統都未現身會場。

總的來說,中日非洲大戰,日本之所以會輸,主要有兩點:

第一。中國主場優勢。表面上,日本砸的錢似乎很多,可是他們只管扔錢做實事很少。反觀,中國乾的都是實業,乾的都是修鐵路、搭電線,這些非洲百姓實實在在能看見能用得著的基建設施。

所以,中國的形象在大多數非洲人心中比日本好得多得多。這樣一來,中國的影響力,自然更加深入非洲。

第二。日本對非洲認知不足。日本接觸非洲是從21世紀開始的,之前基本一篇空白。這可以說,時至今日,日本都對非洲獨特的人文環境和落後的政治生態一無所知,而且,日本大多數商人是不願意前往非洲投資的。

簡單而言,日本在非洲對中國發起挑戰的難度,就像中國要在大西洋對美國發起戰略衝擊一樣,成功的可能性機會為零。

  編後語

中日兩國的恩怨情仇,已經持續了上千年。

從隋朝時期,中國人對於日本的情懷,是老師對學生孜孜不悔的教導。可是,自從日本謀生霸權野心之後,中日兩國背道而馳,愈走愈遠。

唐初時期,白江口一戰,第一次中日戰爭以日本的慘敗而告終。隨後,日本進入了長達八百年的蟄伏期。

萬曆年間,結束了戰國時代的日本,在豐臣秀吉的率領下,大軍西征,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結果,眾所周知,日本再一次敗給中央帝國。

終於,在清末時期,第三次中日戰爭打響,日本利用東學黨叛亂一舉擊潰北洋水師。上千年來,日本第一次取得了對中國戰爭的勝利。可是,日本的野心還在膨脹。。。

1937年,盧溝橋的一聲槍響,第四次中日戰爭開始了。而這次戰爭,是兩個國家、兩個民族不死不休的對決。很慶幸,這一次我們贏了!

直到今天,日本人還妄圖修憲,走軍國主義道路!

我們,從未敢忘記南京城下30萬亡靈,更不敢忘記,中國用了3000萬鮮活的生命才換來抗日戰爭的勝利。

如果,還有下一次,我們絕不會讓悲劇重演!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紅德智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62748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