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創隱身飛機智能作戰技術 20突防機率提升三倍

Alinna ...| 2017-08-31| 檢舉

文|雲上的空母

筆者在查閱全球權威學術期刊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數字圖書館論文時,不經意間看到今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篇重要論文,即《第四代戰機隱身作戰路線規划算法》。這篇論文署名為中國電科南京第28所楊榮、馬勇和陶長志三位科學家,而文中三位科學家提出的技術一旦運用到殲-20之上,將能夠使其作戰能力提高四倍以上,屬世界首創。

一架飛機無論其是隱身飛機還是非隱身飛機,在執行任務是必然面臨極其複雜的作戰環境,特別是深入敵人縱深內實施作戰時,往往面臨敵人巡邏戰鬥機、不定時開機的雷達,地空飛彈威脅。特別是在一體化防空系統橫行的今天,許多實力雄厚的國家都密集部署遠中近/高中低的防空飛彈,時刻威脅著戰機的生存。隱身飛機雖然號稱隱身,實際上也存在許多的弱點,例如在正面隱身能力強,在側面和後部隱身能力弱,非投彈時隱身能力強,投彈開倉時隱身能力弱,靜默狀態隱身能力強,開雷達掃描時隱身能力弱。

在緊張激烈的戰鬥中,人腦難以精確的判斷戰機自身和戰場威脅之間的安全距離。特別是在飛行過程中,來自各個方向的雷達、電磁波輻射都在隨著飛機位置變化而不斷變換照射角度,隱身飛機的隱身性能也會忽高忽低,往往作戰時會出現疏忽,在敵密集部署的防空飛彈面前露出馬腳。

例如F-22在正面隱身能力可以達到0.001平米,很難被敵人發現,但在開彈倉投彈或側面方向就會達到0.1-1平米,在腹部有向上照射雷達時完全失去隱身能力。一旦敵人雷達從這些方向照射而來,就有可能發現他們進而引導兵器擊落之,F-117A就是如此被擊落的。而如果有一款能夠智能控制飛機航線,始終讓飛機最隱身的部位自動對準最大威脅方向的智能軟體。毫無疑問,隱身飛機的戰場生存力和作戰能力都會提高一個數量級,而楊蓉等專家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該論文分了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目前隱身飛機任務籌劃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第二部分對雷達探測距離的遠離進行闡述;第三部分對影響飛機RCS的因素進行統計歸納;第四部分提出了具體的算法;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對上述算法進行了模擬仿真並得出了結論。

在文章的第一、二部分中,楊蓉指出,目前全世界主要隱身飛機(含F-22、F-35)任務規劃軟體往往只規劃航線而不規劃高度,而探測高度對飛機的隱身作戰能力影響極為嚴重。例如在紅旗軍演中,颱風戰機就層將F-22引誘到低空交戰擊落,因此有必要將高度規劃加入新的智能規劃系統。此外,隱身飛機具備良好的電子情報分析設備,可以探知對手正在掃描雷達的頻率、極化特徵和大概位置方向的參數。根據這些參數,可以計算出一個當前位置下正在掃描本隱身飛機威脅最大的雷達,並利用算法自動規劃出一條路線,使用幾種隱身方式依次規避最大的幾個威脅。

而且,楊蓉等人對某隱身飛機進行了精確的數字建模,並對每個部位、每個輻射方向在不同波段下的RCS進行計算,這些計算結果作為初始數據存入資料庫,再使用現場電磁場對飛機進行實測,對RCS值進行修正,從而建立一個隱身飛機在任何電磁威脅環境下的RCS模型和資料庫。

一旦位於戰場環境,在飛機電子情報系統接收到敵人輻射源時,就可以根據接收參數在平顯上為飛行員自動顯示當前狀態下再飛行多久就會被敵人發現這樣的提示,並給出一個建議方案,讓飛行員在隱身和反隱身的較量中始終占據主動權。

楊蓉等人給出了根據上述各因素解算出最佳飛行和剖面的方法,該方法在普通飛機機載計算機上就能運用。經過模擬仿真,這種算法運用後,隱身飛機在高威脅環境下作戰能力提升明顯,總是能以最強隱身方向對準最大威脅方向,這樣就能使得飛機的整體隱身能力獲得空前提升。

那麼這樣的算法可以使得飛機的隱身作戰能力提升多少呢?在空軍工程大學無人機首席專家黃長強公開出版的《無人作戰飛機精確打擊技術》一書中,對其作出了測算,一架不採用隱身航線規划算法的飛機突防密集部署雷達區成功率只有20%,而一架採用了該算法的飛機成功率可達80%,機率足足提升了3倍。

 

全文完,謝謝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6209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