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國古代,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四大發明瞭,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中國古老文明最典型的代表,這四大發明推動了中國社會的快速進步,同時它們傳入西方之後,使得西方社會發生巨大變化。
這可能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製造。
然而悲慘的事情在於西方列強用中國的發明將清王朝打了一個底朝天,中國從此一蹶不振,中國製造也從此陷入低谷。
當人家已經實現機械化和工業化的時候,我們的機械化和工業化才處於初級階段,這是近代以來的屈辱造成的,是歷史遺留問題。
建國後,我們很努力,想補回那些被耽擱的時間。像1949年建國的時候,我們的陸軍連半機械化的水準都沒有達到,當時的陸軍主要是步兵,裝甲兵在當時是技術兵種,是高技術部隊。 美國陸軍的機械化就已經達到80%左右。
當時我們的空軍、海軍才剛剛組建(第二炮兵1966年才組建),美國的海空軍就已經具備全球作戰的能力,我們跟美國的差距在1949年的時候就已經是非常大了看看當時的美軍、蘇軍、英軍、日軍、德軍是什麼裝備水準?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 一場戰爭中就可以投入數十艘航母、數千架飛機、上萬輛坦克!他們生產這些東西就像生產鍋碗瓢盆那樣簡單!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實現了機械化,90年代,進入後機械化時代,資訊化建設具備一定水準。而我們那個時候還只是處於機械化和半機械化階段,資訊化也才剛起步。
那個時候,我們太想知道我們到底落後它國多少年,因為我們的祖國,它的國土面積如此之大,人口數目如此之多,我們太想讓它強大了。
自古以來,我們就是強國。
而中國的造船業,當時在明朝,那叫一個盛世輝煌,鄭和帶著明王朝的船隊,所到之處,無人能及。中途沒落了近百年的歷史,一直到現在,中國造船業才真正走上世界頂峰。
在中國造船業崛起前,世界造船業的霸主寶座從日本轉到了韓國,並保持了近20年。
但是隨著中國在近10年特別是近5年裡的迅速發展,這一寶座輪替到了中國手裡, 並且中國造船的主要產品從一般的散貨船和低值船,迅速開始進入高附加值的超級郵輪、LNG船和大型集裝箱貨輪為中的市場。
綜合來看,近5年中國無論是手持訂單數還是造船總噸位,均居世界第一位,遠遠超過日本,也比韓國多出不少而雄居世界第一。
而就在前幾天傳來的消息,可以說是讓韓國真正的成為了手下敗將。
中國擊敗韓國,拿下法國大單
據造船海運媒體「Trade Winds」網站8月20日消息顯示,法國海運公司CMA-CGM(法國達飛海運集團)最近與中國兩家造船公司簽署了建造意向書(LOI),訂單包括9艘2.2萬TEU級(1TEU等於1個20英尺長的集裝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每艘造價最高可達1.6億美元(約合10.6億人民幣),9艘船隻的總訂單額達到了14.4億美元(約合96億人民幣)左右。
此次事件,表像上是國際間的一場生意成敗。但透過現象往深處看,這就不是一次簡單的訂單勝出,而是一次怒吼,一次宣示。中國將通過此次事件向世人宣告,我們的造船技術要再次回歸世界之巔。
有趣的是,在韓國媒體的報導中,散發一絲幽怨的氣息。
文章稱,韓國造船業期待已久的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落入了中國手中;造船與海運行業的景氣好不容易有所恢復,面對難得一見的超大型船隻建造訂單、且該訂單建造的船隻屬於高附加價值船舶而非廉價船舶, 卻被中國搶走了生意,韓國造船行業普遍感到了「切膚之痛」。
還記得,就在今年5月份,滿載排水量16萬噸,比兩條6萬噸級航母還大中國中遠海運集團巨型集裝箱船「中遠發展」號,駛抵美國薩凡納港, 當地民眾驚歎:「自由女神像、華盛頓紀念碑、大本鐘都能放進去」。
這並非是中國巨輪第一次震撼世界。
兩年前,中國比三艘航母還大的「中海環球」號,就已經震撼了英倫三島。
這艘「中海環球」號長1312英尺,排水量18.6萬噸比三艘航母還大。攜帶19100個集裝箱,可裝貨物總重57000噸假。如果這些集裝箱疊放在一起,高度是珠穆朗瑪峰的5倍。
還有中國人自己建造的航母,中國自主研發滿載排水達到5萬噸的901型綜合補給艦,及官方已公布的714艘軍艦,為全球最多。
這些,都代表了中國造船業的實力。
目前,全世界的船有40%是中國製造的,世界船舶製造業的中心也正在轉向中國!
就連韓國大型造船公司的相關人士也不得不服輸: 難得一見的大規模訂單被中國奪走,雖然令人遺憾,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造船產業已經在技術上與韓國相差無幾。
韓國產業研究院預測,韓國造船產業的競爭力最多再有2至3年,就會被中國企業趕超。
其實,不僅韓國造船業,再過幾年,韓國的其它行業同樣會被中國趕超,到時候他們的日子只能過得更慘!
在我們看來,今天韓國造船業的衰敗只是韓國經濟的縮影。
未來,隨著中國工業不斷轉型升級,這些曾經牛氣沖天的外國企業都將倒在中國的腳下。
畢竟咱們心氣太高,和單獨一個國家比根本滿足不了,哪怕是和美國比。在很多人眼中,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中國,一個外國。
而那些被逐個打下去的國外廠商,心情一定很複雜。產品被輿論關注、而且被誇讚比中國貨強,這本來是好事啊,沒想到卻是一口毒奶,沒想到這是中國倒逼產品升級的套路!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中國製造就是這樣——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