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95MS戰略轟炸機是圖-95戰略轟炸機的改進型,該機由前蘇聯的圖波列夫設計局設計,採用後掠機翼的布局並裝備有4台渦槳發動機。圖-95在1954年首次試飛,並於兩年後開始交付部隊使用,功能非常廣泛,能執行除轟炸任務之外的偵查巡邏等多種任務。
冷戰結束後的這段時間裡,美國發動了不低於十場的大規模現代戰爭,美國及其盟友每年也都會聯合進行軍事演習行動,近日美軍派出一萬七千餘名官兵與近五萬韓國士兵進行操練。
恰在此時,俄羅斯方面戰略轟炸機圖-95MS已經圍繞日本完成了例行飛行任務,好似對此進行回應,在飛行期間俄羅斯東部軍區還派出了蘇-35S戰鬥機和A-50預警機為戰機進行了伴飛。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目前各方都在擴充軍力,應當保持克制不要採取魯莽的行動以避免產生軍事衝突。
本次執行飛行任務的圖-95MS是在圖-142的基礎上換裝了圖-95的武器艙和武器系統而得到的一種改進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步形成戰鬥力。圖-95MS的內部彈倉長6米,可掛載多型空射巡航飛彈,在機翼增加掛架的情況下還能額外攜帶10枚巡航飛彈,但航程會因此受到影響,不過由於1994年美俄簽訂的START條約限制,圖-95的載彈量被限制在了6枚,且不能再外掛飛彈進行飛行。儘管該型轟炸機已經有60年的歷史,在俄空軍中仍有重要的作用,根據俄軍的計劃,圖-95MS仍將繼續服役至2030年直至最新的PAK-DA隱形戰略轟炸機入役將其取代。中國用以貨易貨的方法買到蘇聯的24架蘇27戰鬥機既是我們津津樂道的過去,也是蘇聯或者俄羅斯自己痛苦的回憶。那段時光對於我們和北方鄰居而言都是非常艱苦的歲月。我們因為缺少先進裝備隨時面臨被帝國主義侵略的危險,戰戰兢兢的渡過每一天,而蘇聯或者俄羅斯由於經濟發展滯後,社會生活窘迫不堪,這樣我們有了互補的可能。交易隨之而來。
但是,我們用商品換來的武器裝備不只有蘇27戰鬥機這種作戰武器,還有運輸機這種支援性武器。這就是我們普遍裝備的主力運輸機伊爾-76。中國改革開放在當時還沒有太好的技術產品,但是輕工業領域已將得到爆炸式發展,商品豐富正好可以滿足蘇聯國內的需求。當時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要三件東西:手電筒、暖水瓶、狗皮大衣。後來又選中更多商品,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商品,各種衣服、罐頭、鞋子等,也包括那時中國剛剛興起的方便麵,這是食品中很有分量的產品。一架蘇27可以交換20多萬箱方便麵,滿足了俄國人對這種食品的慾望。
有資料顯示,中國的伊爾76運輸機也有一部分是用貨物交換的,而這種戰術支援性武器也是當時的中國迫切需要的,我國地域寬廣領土地形複雜,需要運輸機滿足部隊快速機動部署的需要。尤其是駐守在高原地區的山地部隊,離開這種大型運輸機幾乎沒有行動能力。
隨著改革開放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和人才培養,我國在大飛機製造領域的技術、人才、設備、管理等等都取得了跨越式進步。在國家大力扶植下中國已經擁有了成都和瀋陽兩家戰鬥機製造企業,有關航天工業的電子、材料、機械、能源、化工等行業都已經積累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技術。這就讓自主製造運輸機成為可能。而中國周邊不斷複雜化、表面化的軍事對抗也讓國產運輸機項目加快了腳步。最終一款運20讓全球華人揚眉吐氣。
運-20大型運輸機在研發過程參考了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的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兩者在外形上有很大相似性,此外,運20還吸收了美國C-17運輸機的部分特點。運20採用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無翼梢小翼,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重超過66噸,最大時速超過800千米,航程超過8000千米,最大升限13000米,具備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優秀特點。運-20目前採用4台D-30KP-2型渦扇噴氣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未來換裝上國產WS-18或WS-20發動機實現徹底的國產化。
和美國的C-17相比,中國運-20的頂置翼盒設計使中央翼高出機體,非常有利於按最大機艙高度裝載單件超限貨物的要求,能夠運輸C-17不能裝載的超高貨物,同時也能夠運輸俄制伊爾-76無法順暢載運的陸軍主戰坦克等重型寬體武器裝備。正因為這個獨一無二的特點,中國的運20足以超越當今世界兩大主流運輸機。但是不可否認它的成功和殲11很相似,都是中國商品帶來的效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