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從洞朗撤軍了!外交部的回應話外有音

Alinna ...| 2017-08-29| 檢舉

文|軍工圈

8月2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答記者問。

問:據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的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已經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印軍越界事件已得到解決。請介紹有關情況。

答: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錫金段已定邊界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中方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說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採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回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

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中國政府重視發展同印度的睦鄰友好關係。希望印方切實遵守歷史界約和國際法基本原則,與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促進兩國關係健康發展。

根據通稿透露的信息來看,有這麼幾點:

1、首先這是印度方面的單方面撤離人員,中方對印度人員和裝備撤離情況進行了現場確認;

2、其次中方會繼續行駛主權權利,這句話就說明中方之前的動作沒有任何變化,該修的路繼續修,該建的哨所繼續建;

3、維護領土主權。這句話暗含了警告之意,很有可能印方只是將人員和裝備撤出到印度一側,並沒有真正的從邊境線離開,這件事隨時可能有反轉,就等後繼事態發展情況吧。

4,印度的態度和外交部的表態,就說明印度啥也沒撈到,即便是已經外交解決的情況下,在關於金磚會議的吹風會上,中方對莫迪是否出席的態度依舊不冷不熱,估計莫迪即便出席,受冷落也是肯定的。

在經濟上沒有任何好處,政治上也沒有任何利益,印度一個目標都沒有實現,還失去了在中印邊境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個重要制高點……其他的不想多說什麼了。

5、有人說印度掙了面子,印度國內都亂成這樣了,還談面子問題,真是「何不食肉糜」……

28日下午,阿三認慫撤軍,這標誌著歷時兩月有餘的中印洞朗地區對峙事件以中國方面的勝利畫上了句號。

印度在此次對峙事件中決心很大,動作很多,甚至有印度高官拋出戰爭言論,可小動作終究成不了大氣候,靠搞小動作來實現自己的大國夢想,只能是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個笑談。

印度為什麼非要不遺餘力地侵入中國領土來製造與中國之間的矛盾呢?難道印度不忌憚中國的制裁或打擊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中國在東方與美日博弈正酣,如果再直接將與印度之間的矛盾公開化擴大化,那顯然是不利於中國的戰略安全。印度正是吃准了這一點,所以才敢在中印邊界問題上棋走險招,中國為了維護整體的國家戰略安全,不得已而採取冷處理的辦法,無法對印度採取實質性制裁。

但是隨著對峙事件愈演愈烈,中國的主要戰略方向顯然已經在向印度方向轉移了,隨著中國權威部門使用的警告話語越來越多,出台實質性的制裁措施也就在很短的時間了。印度似乎從中國的憤怒中聞到了危險的氣味,不得已選擇撤軍,以免把自己在中印漫長邊境的經營成果丟個精光。

印度力圖開闢新的爭議地區,這一做法不可謂不惡毒,他就是要進入之前從未出現過爭議的地區,這樣中國對他們的做法加以回應時,他就有了很大的迴旋餘地;如果中國動真格的,他們在賺足了國際眼球之後就乖乖地宣稱,中國不喜歡那麼「我們」以後一定注意,如果中國並沒有表現出他們想像的強硬姿態,那麼他們就能不費多大力氣擺平中國的不滿。這樣,印度既能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

但算盤打的很精,實踐出了問題,印度在侵入中國領土之後一下子變成了孤家寡人,明知道達不到預想的目標,卻還要硬撐一段時間賺些面子,在意識到來自中國的極大危險之後,只好撤軍了,這時印度對中國的戰略試探已經達到了極限,再往下去一些事情就不是印度能夠控制的了。

印度念念不忘想要恢復1962年邊境戰爭中被中國打得蕩然無存的印度自信,可目前最大的現實問題就是中印之間的不對稱,中國是一個有重大影響力的大國,而印度卻不是。阿三實在沒有多少資本可以和中國硬槓下去。

中國反制印度的方式,恐怕要遠遠多於十根手指的數量,中國不想為了一件這樣的事就與鄰居大打出手,畢竟鄰居是不容挑選的。班公湖邊中國軍人對印度軍人的一個飛踹,就預示到了事態發展的結局。連架都打不過中國,誰還會指望印度能在政治經濟軍事上與中國的交鋒中會占到半點便宜?

此次中印對峙極大地教育了我國人民,生動形象地為我國人民上了一堂關於中印關係和地緣政治的精彩課。從此次對峙事件中來看,我國的國家安全問題受到了廣大民眾的關心,國家安全問題牽動著每一位國民的利益,沒有國家的安全,個人的安全也就無法得到保證,如果一個國家的百姓都沒有樹立起這樣的國家安全觀念,那這個國家正是處於真正的危險之中。

除卻中印對峙問題,當今中國在很多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家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在朝鮮半島,東海,南海等地區,我國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戰略壓力,一些國家蠢蠢欲動,希望攪亂地區和平來實現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軍事問題向來是政治的一部分,天下大勢之所趨,天地鬼神不能易,印度人輸了政治,又怎麼會贏得對峙的勝利呢,除了認輸,誰能告訴我印度人還有什麼選項可以選擇?

到今天,洞朗對峙事件也算有了一個階段性的結束,中國的勝利證明了一件事:中國軍隊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堅定不移;印度的撤軍也證明了一件事:小動作成不了大氣候,企圖以武力來試探中國的戰略意圖沒有半點成功的可能。

恩格斯曾講:「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中會學到比平時多得多的東西」,儘管中國在洞朗對峙事件中取勝對於印度來說並沒有產生什麼災難性的影響,但提前從中學到一些東西,總比等到災難來臨再去學習要好得多。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軍工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6184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