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7戰鬥機
在上個世紀,我國在採購武器時,也曾遇到了沒錢支付的尷尬情況,而在國際軍火交易中,支付現金或者用物品抵押,也是見怪不怪了。例如我們上世紀在向蘇聯採購先進的「側衛」蘇-27戰鬥機時,由於我國的外匯儲備不足,導致最後跟俄國人支付時竟然是利用大量出口服裝、水果、罐頭等來償還整個軍火採購費用。
泰國軍方將老舊的69式用來建人工島礁
其實這些交易,也是俄國人十分在意的,畢竟蘇聯在後期的軍備競爭中,重工業所占比例十分的大,導致輕工業和民生工業受到了嚴重的削減,本國國內在日用品等領域的生產根本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所以在應對我們物美價廉的輕工業品時,也是愛不釋手。
其實在後來我們的先進武器逐步走向國際市場時,也遇到了這樣的支付情況。例如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先進的69式主戰坦克在向泰國出口時,就遇到了泰國支付困難的情況,當時我們在主戰坦克的研發改進方面,已經可以達到自力更生的狀態,從之前的59式主戰坦克到後來的69式主戰坦克,期間經歷了很多的技術革新,雖說跟那時美蘇兩國的先進坦克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這方面,差距已經逐步的縮短。這時泰國軍方對於本國的老舊坦克,已經失去了原有的耐心。
泰國軍方採購的85式裝甲車
而這些先進的69式主戰坦克在出售給泰國軍方時,已經降低了單價,畢竟那時我們的坦克主要是考慮性價比,因此在價格方面只能做出很大的讓步,保證最低的利潤基本就可以大量出售,最後泰國軍方從解放軍採購了大約50輛的69式主戰坦克,但是這筆交易最後竟然是通過向中國出售大量的大米和水果結束。
直到2005年,泰國軍方再次向解放軍採購85式裝甲車時,依然提出了利用物資進行交換。最後我們向泰國出售了110多輛先進的85式裝甲運兵車,而泰國卻繼續用水果支付,整個訂單讓泰國「耗費了」約7萬噸的龍眼乾果,也可以說泰國的這種交易模式真是互利共贏的絕佳方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