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客跳腳痛罵:連電力都依賴中國,拿什麼去挑戰

Alinna ...| 2017-08-24| 檢舉

文|橡樹智庫

中印之間邊界摩擦還在持續,另一方面的貿易戰又開始躍躍欲試。但這回,印度開始老實了,終於認識到印度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原來是如此之深!印度近30%發電能力需從中國進口,這貿易戰怎麼打?

8月17日,《印度經濟時報》發出文章,標題為:為何印度必須認真對待中國發出的貿易戰警告。

最近,印度對中國93項產品施加反傾銷關稅。中國並不打算容忍此舉。中國媒體已敦促本國公司三思在印投資的風險,並警告新德里要為這一不妥當行為可能引發的後果做好準備。中國可用限制印度產品的辦法輕鬆報復,儘管這對中國而言在經濟上並不理智。在印度對中國產品施加反傾銷稅後,中印貿易戰正迫近。

印度為何承擔不起與中國開打貿易戰的後果?請考慮以下因素。去年,印度對華貿易赤字升至465.6億美元。中國對印出口總額達583.3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0.2%。印度對華出口則下降至117.6億美元,比2015年減少12%。

中國對印出口額僅占其總出口額的2%。因此,即使印度抵制所有進口自中國的產品,對中國也不構成重大影響。

儘管中國需為製造業產品找到新市場。但中國可開發其他亞洲國家,甚至是非洲、歐洲,不用靠印度。

目前,印度每年進口電信設備總值超過7000億盧比,中國公司在印度電信市場占據統治性地位。印度製藥業也嚴重依賴中國進口。電力行業是印度另一個必須依賴中國進口的領域。在(印度的)第12個五年規劃期間,印度近30%發電能力需從中國進口。在快速增長的太陽能領域,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設備占據印度87%的市場。印度內政部長曾抱怨,連電力都依賴中國,還打個屁!

印度大眾的印象是,中國正對印傾銷消費產品。但事實上,印度在生產資料產品上依賴中國,減少廉價生產資料產品進口將推高(印度的)生產成本。印度可以與中國開打貿易戰,但前提是必須扭轉對華貿易局面,而這需要10年的製造業增長。

據印度商業信息統計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6年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696.2億美元,其中,印度對中國出口89.6億美元,自中國進口606.6億美元,印度與中國貿易逆差516.9億美元。中國已取代美國和阿聯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是印度第一大商品來源國。

「美國之音」16日援引印度媒體的話稱,中國出口印度的產品大多為高附加值產品,而印度出口中國的產品多為低附加值產品。

據印度駐華使館發布的《2016年中印雙邊貿易報告》顯示,印度從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有電子機械設備、礦物燃料、醫療外科儀器等高技術或大宗產品,而印度主要出口中國的產品則是天然珍珠、棉花紡織品、皮毛皮革等輕工業產品。

中國商品在印度很受歡迎,尤其是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電子產品,更是物美價廉。印度國內對其在中印貿易間的逆差一直有不滿聲音,中國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中印之間的現狀是由雙方貿易結構導致的自然結果。

手機是中國企業在印度的一個縮影,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品牌智慧型手機Oppo、Vivo、小米、聯想等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總計占據51.4%的份額,而印度本土品牌跌落到13.5%。

據印度工業聯合會調查,目前印度從中國進口電子及信息產品價值約220億美元,這一規模令印度政府感到緊張。印度政府在「數字印度」等計劃推動下,在網上進行信息溝通,重要經濟部門的數據也通過IT產品和網絡傳遞。此外,在「印度製造」的計劃下,莫迪政府正大力推進以電子類產品為首的各項產品的本地製造。

中印雙方的貿易摩擦會對中方有一些影響,但十分有限。總體上看,印度對中國商品的依賴性較強,中國商品的減少將對印度國內市場造成較大影響。以目前在印度占據半壁江山的中國手機為例,如果被徵收反傾銷稅,會導致在印度的售價提升,最終損害的還是印度消費者和印度國內市場。

中國的製造業如今的地位在全球屬於那種不可替代的類型,有點像大英帝國鼎盛前的那段時間,蒸汽機,火槍什麼的席捲全球。所以,對印度的抵制威脅,我們大可不必擔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橡樹智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6131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