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軍情作者:軍機白虎堂
現在的印度,一邊在洞朗地區和中國玩「拖延戰術」,另一方面又試圖尋找更多的「外援」,讓自己的非法行為獲得更多的站隊。雖然印度也知道自己這種肆意越界干涉別國事務的行為不可能獲得國際社會支持,但是莫迪政府的確在四處行動。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印度理屈詞窮情況下的慌張心態,如果印度的行為真的站得住腳,那麼印度也不至於如此需要急著拉幫結黨。
資料圖:印度總理莫迪
據印度消息人士透露,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計劃於今年9月份對鄰國緬甸開展訪問,此次訪問將被安排在9月3日至5日於中國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之後,時間可能定於9月6日至9月7日。如果此次訪問成行,則將可能是莫迪再次訪問緬甸首都內比都,上次訪問是在莫迪出席東協峰會期間,時間相距不足3年。
《印度快報》網站就此分析認為,莫迪之所以在中印對峙的關鍵時期選擇出訪緬甸,主要是因為翁山蘇姬上臺之後,中緬關係開始拉近,這讓印度感到不安。因為印度一直把所有南亞區域及附近國家都視為自己的「管轄範圍」,緬甸也是南亞區域附近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印度對於緬甸「倒向中國」的趨勢非常警惕。而且印度和緬甸之間也存在領土糾紛,印緬兩國的海上權益存在爭議,陸上也有1600公里的陸地邊界由於敏感而疏於管控。在這樣的「複雜形勢」下,莫迪出訪緬甸一事自然也就無可避免。
當然,莫迪究竟會對緬甸採取什麼樣的政策,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印度會對緬甸政府施壓,要求緬甸政府和中國「保持距離」。雖然緬甸不可能像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一樣對印度「唯命是從」,但是緬甸畢竟也和印度毗鄰,如果想要有好日子過,還是得給印度一些面子的。
資料圖:緬甸海軍歡迎中國海軍醫院船到訪
不過,緬甸作為一個同樣和印度有領土糾紛的國家,究竟能和印度好到哪裡去呢?印度在中國洞朗領土的囂張舉動,實際上也相當於給緬甸敲響了警鐘,印度既然敢對中國這樣做,當然也就敢用同樣的手段針對緬甸。緬甸的軍事實力遠遜於印度,根本不可能正面和印度抗衡。所以對緬甸而言,最務實的選擇,仍然是搞好和中國的關係。只要緬甸和中國好,印度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如果緬甸真的聽印度的話,和中國漸行漸遠,那麼就正好入了印度的套。當印度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把握推行「東進政策」的時候,緬甸將成為被印度痛宰的第一隻肥羊。
站在軍事發展的角度看,緬甸近年來的軍事力量不斷獲得有效提升,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於中國的幫助。中國向緬甸輸出的多艘出口型護衛艦,幫助其確立了基本的海軍體系。未來緬甸還可以通過採購中國新型潛艇,增強其水下作戰力量。美國戰略之頁網站曾經刊文指稱,中國正在幫助緬甸建設一支現代化海軍,作為回報,緬甸也在領土問題上表達了支持中國的態度。中國能給緬甸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些合作成果不是印度能給的。
現在印度自己的海軍建設都極為落後,印度發展航空母艦、驅逐艦、潛艇基本上都依賴俄羅斯提供技術支援,既然印度自己都無法獨立打造一支藍水海軍,那麼印度就不可能在軍事上解決緬甸的急切需求。中國現在不僅能自己造航母,還能自己造萬噸大驅、現代化護衛艦群、常規潛艇、核潛艇,中國的海軍基本上已經是藍水海軍,這些優勢遠超印度。
資料圖:緬甸海軍裝備的中國護衛艦
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是和平崛起的大國,緬甸和中國合作,可以獲得雙贏的結果。而印度和緬甸是有陸權和海權爭議的,印度東進的野心,對緬甸而言是挑戰,而不是機遇。所以印度試圖通過將黑手伸向緬甸的方式來給中國製造新麻煩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印度的戰略目光十分短淺,只顧著在南亞狹小區域興風作浪,而不考慮全域發展的重要性。這樣的狹隘心態註定了印度不可能成為擁有全球性影響力的國家,周邊國家也不會真的支持印度的所作所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