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級巡邏艦安裝有12具T-MASS干擾彈發射器,可在危急時刻發射以迫使敵飛彈脫鎖。(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特約記者 塗宗萍攝)
T-MASS干擾彈在半空中化為一片干擾煙幕,能阻絕多種電磁光譜穿透。(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特約記者 塗宗萍攝)
在7/15的左營基地開放日,沱江級巡邏艦在表演過程中朝四周打出了一串干擾彈,並在空中化為一片煙霧,幾乎遮蔽了沱江艦本身的身影,而我們雖然還能依稀猜測出它的位置,但對於依靠尋標器鎖定目標的飛彈而言,很可能就是脫鎖的瞬間,而之所以讓沱江艦能有第二次機會的法寶,就是中科院所研發的T-MASS干擾彈,或是先前外界所稱的「衛江威脅預警自動反制系統」。
中科院的T-MASS是以德國萊茵金屬(Rheinmetall)的「多彈種軟殺系統」(Multi Ammunition Softkill System,MASS)為基礎,但有別於原始MASS以單一模塊裝上船艦的設計,沱江的T-MASS是平均地整合在艦殼內,能夠完整地覆蓋射界,但同時不破壞匿蹤性。T-MASS在施放時會一口氣打出12枚干擾彈,並且在半空中炸開後釋放出特殊煙幕,這種煙幕除了能影響敵人使用光學設備觀察外,也能阻絕紫外線、光電、雷射、紅外線以及雷達波的穿透,並使得導引設備或飛彈上的尋標器丟失目標。
儘管飛彈在丟失目標後,尋標器依然會重新尋找目標,並且繼續朝原先的已知目標點飛行,但在持續晃動的海面上,加上沱江艦具備高速移動能力(可達30節),因此當飛彈又有機會尋獲脫離煙幕的沱江艦時,很可能已經來不及修正飛行路線而墜海,又或者是無法命中仍然躲藏在煙幕中的目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