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孝泉:英法插手南海「秀肌肉」想要幹什麼?

Alinna ...| 2017-08-11| 檢舉

文|華語智庫

英國國防大臣麥可·法倫7月27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透露,英國計劃明年向有爭議的南海地區派遣航母進行「巡航」,以增強英國的海上地位。法倫聲稱:「我們明年將派航母到南海巡航,目前還沒有確定部署的具體位置,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不會受到中國的限制,我們擁有『航行自由』的權利。」

與此同時,英國外交大臣詹森在雪梨也宣布,英國未來將服役的兩艘新型航母首次進行的航行任務就是到亞太地區巡航,為的是依據「航行自由」原則在這些對世界貿易而言至關重要的航線中占有一席之地。

詹森在接受《澳大利亞人報》採訪時說,「人們希望一個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體系,且準備在該地區部署軍事力量的國家介入進來」。他強調,南中國海的法律確定性非常重要,英國在這個地區可扮演重要角色,這將受到許多國家歡迎。

「伊莉莎白女王號」

詹森所說的兩艘新型航母是「伊莉莎白女王號」和「威爾斯親王號」。其中「伊莉莎白女王號」全長280米,排水量6.56萬噸,這是二戰後英國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航母。航母採用綜合電力推進系統、雙艦島等先進設計和技術,可搭載40架艦載機,包括36架F-35B隱形戰機。這艘航母總耗資35億英鎊,建造時間歷時8年。「伊莉莎白女王號」今年6月首次試航,年底交付英國皇家海軍,預計2020年正式服役。另一艘「威爾斯親王號」則在2023年服役。

業內人士認為,「伊莉莎白女王號」的整體性能位居世界先進航母之列,尤其是搭載F-35B隱形戰機使其整體戰鬥力遠遠超過「無敵」級輕型航母。有評論指出,這意味著英國海軍重回大型航母時代。

媒體指出,如果英國航母明年開赴亞太地區,那將是英國海軍的「海浪97」遠征行動之後,英國第一次派遣海軍大型艦隊到亞太地區。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前夕,由英國「卓越號」航母等14艘戰艦組成的龐大特混艦隊曾開赴亞太地區,以顯示英國的海上軍事實力。

「西北風」兩棲攻擊型戰艦

就在英國緊鑼密鼓地籌劃派遣航母前往亞太地區的時候,法國早已捷足先登採取了行動。法國海軍今年4月底派遣「西北風」 兩棲攻擊型戰艦抵達日本佐世保海軍基地,據報道,「西北風」號此行的目的是和美國、英國和日本一起參加在太平洋海域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 

「西北風」排水量為2.1萬噸,航速超過18.8節(大約每小時33公里),最大航程為2萬海里;定員為160人,最多可載450人;艦體長200米、寬32米,可搭載運送士兵上岸的35架輕型直升機或者16架重型直升機,其中6架可以同時停落在起飛甲板上,故有「直升機航母」之稱。此外,該艦還能夠搭載水陸兩棲裝甲車和坦克等重型裝備。「西北風」集遠征指揮站、直升機航母、登陸艇平台等功能於一身,同時具備遠程兵力投放、水陸兩棲作戰及指揮能力。法國媒體把這種多功能的軍艦稱為「海上瑞士軍刀」。

英法在南海「秀肌肉」的五大動因

今年年初以來,持續緊張的南海局勢出現了趨穩態勢,然而就在這個敏感時刻,英法兩個域外國家卻爭相派遣戰艦在南海地區「秀肌肉」,試圖通過軍事手段直接介入這個地區爭端。

原因何在?

一、美國施加壓力的結果。歐洲作為美國盟友需要在南海問題上同美國採取一定程度的同步行動。

二、歐洲介入南海局勢的公開藉口是維護國際重要通商水域的「航行自由」。

三、英國欲重溫「昔日大英帝國海上霸權」的舊夢。

四、法國聲稱在亞太地區有戰略利益需要維護,並試圖「重返」東南亞。

五、亞太地區是個武器交易大市場,歐洲要通過展示實力來分一杯羹。

英法德紛紛投入日本懷抱

日本在亞太充當美國的「馬前卒」,也是在南海問題上挑釁中國的「急先鋒」,把歐洲拉進來正是日本所求之不得的。值得關注的動向是,英法兩國、甚至還有德國,近來紛紛加強了同日本在軍事領域的廣泛合作。

一、2014年,日本先後同英國和法國決定分別設立2+2機制,雙方外長和防長每年定期磋商會晤;

二、去年,4架英國「颱風」戰機飛抵日本與航空自衛隊舉行聯合演練;

三、今年1月,英國和日本政府決定加速落實「聯合新型空對空飛彈」(JNAAM)的研發計劃,在今年年內完成這一計劃的可行性評估;

四、法日兩國同意成立兩個委員會就聯合研製方維裝備品和出口管理進行協商,簽署法日軍事合作協定,達成旨在加強兩國軍隊之間後勤支援合作的ACSA協議;

五、德國和日本7月份簽署了「深化防務技術合作」的協議。德日兩國海軍保持經常性的互訪聯繫,包括進行聯合戰術演習,並相互派遣士兵到對方國家參加訓練。

在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造成這個地區局勢空前緊張之際,東南亞國家紛紛希望歐洲能夠發揮某種政治平衡和制約作用。然而,英法等國卻緊緊追隨美國,把屁股坐到了惟恐天下不亂的「攪局者」日本一邊,歐洲不僅對中國說三道四,而且竟然訴諸軍事手段強行介入「拉偏架」。歐洲究竟要幹什麼,人們拭目以待。

- END -

 

華語智庫專欄作者  |  沈孝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992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