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峙何時質變?不丹稱洞朗非其領土 印遮羞布被扯下

Alinna ...| 2017-08-10| 檢舉

文|國科環宇

據印度報業托拉斯9日報道,不丹方面已經承認,現中印洞朗對峙地區並非不丹領土,這一消息是中國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王文麗在接待一印度媒體代表團時透露的。

印度報業托拉斯援引王文麗的話說:「印軍越界事件發生後,不丹方面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該事件發生地不屬於不丹領土。不丹人也很奇怪為什麼印度邊境部隊會進入中國領土。」

王文麗還表示她的觀點在不丹國家媒體及權威論壇上很普遍,那上面有「更有說服力的信息」。

印度報業托拉斯強調,不丹方面如此「立場」與「先前的表態」大相逕庭,印度方面曾引用不丹外交部的說法稱:「中方在不丹境內的道路建設違反了1988年和1998年中不兩國協議,其會影響兩國邊界談判進程,不丹要求中方撤回到2017年6月16日之前的狀態。」

印度報業托拉斯還報道稱,目前不丹與中國沒有直接外交關係,其與北京的聯絡是通過設在新德里的外交機構完成。

目前「不丹承認洞朗非其領土」的消息已被《印度時報》、《印度快報》等多家印度主流媒體轉載。

很明顯,不丹是不想夾在中印之間做冤大頭。

其實不丹的這個姿態,看似中立,卻狠狠的打了印度一個耳光。

對於印度而言,從對峙開始到今天,不丹是他們僅有的拿來遮羞的藉口,甚至放風出來,表示願意撤軍,但條件是讓不丹人員代替印軍。

印度這麼說表面看確實是為不丹出頭,結果在這個時候不丹站出來承認洞朗不是其領土,對於印度來說,等於剝奪了印軍滯留中國領土的最後藉口。

這樣一個表態,有這麼幾層含義:

1、與印度切割,在政治上脫離印度掌控,不願被印度的地區霸權野心綁架,更不願意被印度拿出來當槍靶(也當不起);

2、坐實了印度入侵中國這個事實,等於是贊同中國如果武力解決問題,那就是自衛反擊戰性質的立場。

3、不丹作出與印度截然不同的政治表態,也反應出不丹政府對印度的強烈不滿,或許再過一段時間傳出中國和不丹簽署邊境勘界協議這樣的消息也不足為奇,甚至可能是中國和不丹的外交關係取得突破的契機。

此外,很多朋友不了解,既然話已放出,從各路小道消息來看或許已經準備就緒,為何不見動手。

樓主這裡再重申一次,以後不再贅述:

首先,不打是最好,畢竟戰爭開啟容易結束難,印度也不是小國,資源不少,打成消耗戰並不是有利局面,很多細節問題需要考慮周全。

然而不打的唯一條件就是印度主動無條件全部撤離人員,其實這點印度幾乎不能做到。印度這個國家已經被國內的民族沙文主義、國大黨掀起的黨爭所綁架,主動退讓將會導致其國內民族情緒的反噬,也只能硬著頭皮撐下去,因此最終演變成為衝突的機率很大。

其次,打不打,已經不是中印兩國自己能決定的了,這樣的局面可謂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有人試圖以「大青果藥丸」、「怯懦」之類的理由來證明不敢打,那只能送一句「腦子是個好東西」給你:

政治考量的根本原則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中國退讓,其積累的危害已經遠勝於在邊境打一場頗有規模但是時間不長的自衛反擊戰的時候,中國可從來沒有猶豫過。

第三,中國的國內民情也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在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能釋放出去,反而會反噬自身,而當是否需要開戰從軍事問題上升到關乎穩定的政治問題的時候,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已經很清楚。

最後一個問題:邊境對峙何時發生質變?

這個問題其實只能回答一個籠統的大概,實際上中印兩國的對峙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至於具體什麼時候會質變,這麼說吧,每拖一天,機率就增大一分,不妨在等幾天看看——畢竟箭在弦上,入藏的解放軍已經不少了!

最後樓主再說一點,九寨溝地震發生後,西部戰區派遣的救援力量是以川甘兩省武警、武警森林部隊、武警水電部隊為主力,解放軍反而成為輔助力量,如果中國想從邊境問題中脫身,抗震救災是一個很好的樓梯,但是中國卻沒有下來,這說明了什麼,自己體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981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