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神
印度陸軍炮兵部隊最大編制為師,目前編有三個炮兵師,他們分別是第40炮兵師,第41炮兵師和第42炮兵師。三個炮兵師分別隸屬於第2軍、21軍和1軍,印軍將有炮兵師加強的軍稱為打擊軍,目前均未部署在東線。
除專門的炮兵師外,印軍還有大量的師屬炮兵旅與一些獨立炮兵旅。一般炮兵旅下轄四到五個團,每團有三至四個連(其中一個為目標監視與獲取連),每連裝備6門火炮。因此印軍一個炮兵旅下轄的火炮最多為90門火炮。
印度炮兵團按裝備火炮類型分為中型炮兵團、野戰炮兵團和輕型炮兵團。中型炮兵團裝備155mm榴彈炮或130mm加農炮(M46),野戰炮兵團裝備105mm榴彈炮(L13或L118)或122mm榴彈炮(D30),而輕型炮兵團裝備120mm迫擊炮(AM-50)。炮兵師下的炮兵旅下轄全部為中型炮兵團,普通步兵師的炮兵旅下轄一般是三個野戰炮兵團搭配一個中型團和一個輕型團,山地師可能輕型團和野戰團稍多。
中國陸軍在軍改後採取八八制,一個炮兵旅一般轄二個155mm火炮營+二個122mm火炮營+一個火箭炮營+一個反坦克營,每營均18門火炮。因此每旅有火炮108門,其中間瞄火炮90門、直瞄火炮18門。
中國陸軍裝備的155mm榴彈炮為05A式自行火炮,並將裝備輕型155mm榴彈炮(全重3.8噸以下);122mm榴彈炮均是在96式牽引式火炮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包括履帶式(07式)、輪式(09式)、車載式(09式);122mm火箭炮,包括履帶式和輪式,型號未公布;300mm火箭炮則是著名的03式。
中國榴彈炮射擊精度:距離公算概差>1/300,方向小於1密位。
軍改後,中國炮兵以155mm榴彈炮和300mm火箭炮構成了覆蓋20千米至150千米的精確和覆蓋性中遠程火力支援體系,以122mm榴彈炮和122mm火箭炮覆蓋10千米至40千米的精確和覆蓋性中程火力支援體系。
中國炮兵部隊已經實現了數字化,即地面上的數字化步兵使用配發的數字化火力終端或炮兵部隊通過無人機與反炮兵雷達,通過數據鏈準確上報敵部隊集結地和火力點位置後。縱深的遠程壓制火炮群根據前方友軍的數字化信息報告自動計算射擊諸元,準確的對敵單位進行了反制。據稱我軍這種反應能力已達秒級。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並仿製辛柏林雷達與美軍的AN/TPQ-37開始,我軍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近(YLC48A)、中(904)、遠(SLC-2E)的反炮兵雷達體系,並具備了聯網反無人機與巡航飛彈的能力,達到了美軍的水平。
比如:YLC-48A型偵察雷達,屬於多功能小型雷達。圓形雷達天線為相控陣體制,由於其外形特別,故有人稱為:「蜘蛛網」雷達。這款雷達系統總重不到50公斤,2名士兵就可以把雷達搬走,3名士兵在15分鐘內就可以架設和撤收。結構也簡單,只有一個圓形雷達天線及其支加,再配一個顯控筆記本,只要使用電池即可工作,可車載式,也可可攜式工作。它可以監視20公里內目標,不僅進行炮兵定位,還可以探測低空小型飛行器,對低空氣動目標的距離大於20公里,最大探測高度3000米。對81毫米迫擊炮的的探測距離為7~10公里,目標定位誤差在5公里處誤差小於60米,這個精度對於壓炮目標已經足夠用了。甚至可以組網形成反巡航飛彈偵查系統。
目前我軍已部署於部隊營地預警、核電站防禦等領域。
更重要的是自上世紀末引進紅土地雷射制導炮彈後,我軍發展並形成了包括制導炮彈、末敏彈、巡飛彈等的、自己的精確制飛彈藥體系,形成了可以反步兵、反炮兵、反裝甲等的陸基精確打擊火力。據悉中國生產的雷射制導炮彈在阿富汗的實戰中取得了,發射20發、命中19發的成績,命中率95%。
通過中印兩軍炮兵實力的對比,只要掌握制空權,我軍在偵查、首發命中率、射程、機動性等方面的明顯優勢將保證我軍炮戰必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9593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