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各方行為準則》框架獲東協批准,中美南海博弈中國再勝一局 ,南海新大勢鑄就

Alinna ...| 2017-08-07| 檢舉

第50屆東協外長會正式通過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

昨天起,第50屆東協10國外長會及東協地區系列峰會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如期舉行,數月前中國與東協共同制定的《南海行為準則》框架草案,獲東協10國外長一致簽批。這是中國維護南海主權長期鬥爭的又一階段性重大外交勝利,令所有愛國民眾欣喜。

許多時候,細節往往比外交文本更能反映中國維護南海主權鬥爭的成效。在此不妨先舉兩例:

例一,按會議議程,《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原定於今天才上會討論,會議首日就上會並獲一致簽批----中間未節外生枝,出乎西方觀察家的普遍預計;

例二,為《南海行為準則》框架而發表的東協外長聯合聲明,對南海領土爭議和島礁軍事化的擔憂隻字不提。去年第49屆東協外長會聲明,是提出過這一擔憂的。至於去年6月那個非法的所謂南海仲裁結果,則已被本屆外長會所「集體遺忘」。這說明面對一個不怒自威的強大中國,東協10國包括5個南海主權聲索國(菲、越、印、馬、文),淡化南海爭議,擴大與中國經貿合作規模,已成很難撼動的地區態勢。呵呵,這可不是特朗普批准的「南海自由航行計劃」所能輕易扭轉的。

王毅接受記者採訪,就中國與東協的關係等問題發表了談話

《華盛頓郵報》就此酸酸寫道:「批評者認為,這個行為準則的主要原則是傾向中國的,北京會用此來打壓對其在南海宣示領土主權及建造武裝人工島的抗議。」

為左右地區局勢,或為挑撥間離東協與中國之關係,或為把水攪渾從中漁利,東協外長年會這些年越來越「國際化」。以本屆外長會為例,前來湊此熱鬧試圖平衡和抵消「中國影響」的域外國家居然多達18個,美、日、韓、澳等不光悉數到場,且均提前與會開展忙碌的「會外外交」,最活躍的要算數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然而,僅憑東協外長會開幕首日就「提前」批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這一條,蒂勒森斯的外交努力顯然力不從心,乏善可陳得很。

中國與南海周邊5個國家的南海主權爭議,醞釀於1970年代,突顯於1980年代,直接原因是這片海域發現了豐富的可開採油氣資源。得益於中國與東協日益廣泛的經貿利益,尤其是借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FTA)協定的簽訂之東風,為避免南海主權爭議被以美國為首的域外勢力所利用,中國在10年前趁熱打鐵,與東協10國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這個宣言的主旨是,主權爭議通過和平談判方式解決,在爭議沒解決前,各方不發激化矛盾的聲音,不做激化矛盾的事情。總體看,宣言一度得到了較好遵循。變化始於2010年歐巴馬「重返亞太」戰略試圖圍堵中國,標誌性事件是美國唆使阿基諾三世,在2012年夏挑起了中菲黃岩島爭端,接著利用越南國內親美總理阮晉勇集團,把越南也拉了進來。再接著是美國操縱了臭名昭著的所謂南海仲裁案……

但凡理虧的事,若霸王硬上弓,最終往往物極必反。對美國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中美南海博弈的轉折恰恰是看似對中國極為不利的南海仲裁結果。至此後,菲律賓總統易人,越南四套班子換屆,阮晉勇「退休」,菲越重回務實戰略軌道……中印(尼)、中馬、中文(萊)經貿關係大升級,軍貿合作大突破……致使中美南海博弈劇情大反轉。

話說到這份上,還有兩件事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事一、8月2日,就在東協外長會行將舉行之際,美海軍第七艦隊聲明稱:美海軍「斯特塞姆」號飛彈大驅一名水兵失蹤,美海軍和日本海自艦艇在南海搜尋該水兵。由於美海軍上月亦導演了水兵「失蹤」鬧劇,加上東協外長會還要討論批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外加今年又是「盧溝橋事變」80周年,導致國內外輿論立即聯想到,美海軍此舉是否欲上演一出「南海盧溝橋事變」?至少欲對東協外長會進行攪局。事後的披露是,失蹤美水兵地點在黃岩島西南150公里海域,在此「橫行自由」的「斯特塞姆」號飛彈大驅,始終被中國海軍的「柳州號」飛彈大護一對一緊盯。事發後,「柳州號」在第一時間參與了對美海軍失蹤水兵的聯合搜救,上演一出中美海軍海上相遇的別樣「劇情」。這至少說明了兩點:其一,中國海軍高超的「海軍外交」,巧妙化解了美海軍可能的挑釁企圖,令美海軍有苦說不出;其二,直接印證了中國高解析度衛星(高分專項)動態實時同步追蹤美艦的可靠能力,這是中國目前的獨門絕技,是用東風-21D和東風-26A打擊美軍航母的技術底氣和技術自信;其三,上月初,「斯特塞姆」擅闖中國西沙最靠近越南的中建島,就是被中國「柳州號」飛彈大護強行驅離的。嘿嘿,這真叫不是冤家不相聚哩!

號稱士兵失蹤的「斯特塞姆」號驅逐艦

事二、如果沒有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沒有「黃岩島事件」之鬧劇發生,在已經生效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約束下,中國還真「不方便」在西沙、南沙實控島礁填海造陸、大興土木、構建軍事堡壘,更不可能放手在南沙構建中國軍用機場「鐵三角」,迅及形成對南海大部分海空域的實際掌控態勢。當然,如果沒有歐巴馬攪局,中國應該早就與東協簽下了《南海各方行為準則》。果真如此,中短期內,中國就更加「不好意思」在南海大興土木。現今回頭再看,恰恰中國在南海實現了事實上的「壓倒性存在」,儘管美日澳費心干擾,中國才能與東協簽下對我極為有利的、好於此前預想的《南海各方行為準則》框架。在這個意義上,歐巴馬「重返亞太」的愚蠢決策,特朗普南海政策的舉棋難定,幫了中國一個「大忙」。時至今日,南海新大勢已築就,美國要想再翻盤更難上加難了!

請注意,《南海各方行為準則》框架,尚不是行為準則本身。要把「框架」變成「準則」,中國與東協還少不了一場場談判,但南海要再生大的波瀾幾無可能。南海博弈「中攻美守」態勢之形成,再次詮釋何為得道多助和失道寡助,隱含於此的國際外交哲理,對解決眼下的「洞朗對峙」----印度最終灰溜溜撤軍,提供了新的借鑑與可能。莫迪總理,現在撤軍還不算太丟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948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