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開一條件可撤出中國,背後野心實在惡毒

Alinna ...| 2017-08-06| 檢舉

持續了一個月的中印邊境對峙,雖然已經少了些火藥味,但仍深陷膠著。

或許是被朱日和閱兵所震懾,感受到了兩國軍事實力的差距,又或許是自知理虧,目前, 印方態度軟化,正積極尋求對話。

既然如此,為何不乾脆乖乖撤軍?近日,印媒不小心透露了答案,一方面,印度覺得自己先撤有些「丟人」,另一方面,他們也動起了歪主意,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其實,目前印度高層已經深知「硬撐」沒有什麼好結局,不少印媒也勸國家儘快撤軍。

印度外交國務部長V.K.辛格26日在一份答辯書中也寫道,針對中印軍隊在邊境地區對峙之事,印度政府正致力於找出當事國都能接受的友好方式解決問題。而就在同一天,印度《第一郵報》曝出了印度總理莫迪已邀請曾多次公開發表涉華言論的蒙古國新總統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訪印一事,並稱此舉是在向中國釋放信號。

「我們準備好與中國經年累月地對峙了嗎?我們有沒有準備體面撤退的預案呢?」印度「每日觀點」網站7月31日刊文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文章稱,這樣的對峙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要說打邊境對峙持久戰,中國人可是大師,尤其是在雙方既不願撤走,又不願導入一場無法預料結果的衝突。

 

印度火線網站記者就此視頻採訪了印度觀察家基金會資深學者馬諾吉·約什,這位專家強調,按照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洞朗地區的歸屬不存在異議,對於其認定的三國邊界,印度不得不承認和履行條約的規定。如今的無理取鬧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其所謂的說辭也完全站不住腳。

但也有人擔心,如果單方面撤軍,是不是顯得印度太「慫」了?為了不讓自己在國際社會上「丟人」,印度正在尋求對話,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除了對話還是對話」,《印度快報》7月31日稱,解決印中問題的唯一途徑只有對話。儘管至今雙方就多瓦爾訪華的議題沒透露多少資訊,但兩國舉行這樣級別的對話本身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他們甚至想讓俄羅斯出面「勸架」,印度「india west」網站建議說,或許應該讓與印度和中國關係都不錯的俄羅斯參與調停。

如果真的只是「面子」問題,那事情就簡單了,不過已經有媒體揭示了印度的真正目的,揭露他們的野心。

 

7月29日,印度「 OneIndia」網站刊文稱,印度撤軍的前提只能是由不丹軍隊取代並與解放軍對峙。報導指出,作為不丹的保護國,印度撤軍會被視為放棄盟友,甚至讓不丹倒向中國。

報導引述印度高層消息指,印軍只能在被不丹軍隊替代前提下才能撤軍。印度前研究和分析部門的官員說,印度在這場危機中不能忘記不丹。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告訴中國,印度已經準備好撤軍,條件是由不丹的軍隊替代。

相信此時不丹的內心是崩潰的,明明是兩個大國之間的對峙,為什麼又要把自己扯進來?

 

況且不丹不需要印度替他「出頭」,此前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說,據中方瞭解,對於印度邊防部隊越界進入洞朗地區,不丹方面事先並不知情。

儘管不丹想借民主改革擺脫印度的控制,但在沒有獲得獨立的軍事力量前,仍畏懼印度的「霸王條款」,印度說東,他不敢說西。

近年來,印度強烈反對不丹與中國建交,並不斷鼓吹「中國威脅論」,讓其心存疑慮。可以預見,一旦允許不丹士兵替代印度對峙,印度將會以「保護不丹」為藉口,向不丹派兵,不僅根本意義上沒有撤軍,還能從實際上控制不丹,進而再替不丹聲討所謂的「主權」,野心暴露無遺。

此外,印度拒絕撤軍,也與其國內混亂的政治環境有關。印度此前施行的「廢鈔令」觸及了富人階層的利益,質疑和不滿隨之而來,如今,印度總理莫迪又開始實施自獨立建國以來最大的稅制改革,相當於中央政府從邦政府口中搶奪蛋糕。

 

印度大吉嶺正在持續的騷亂

可以說,印度在稅制改革實行前與中國發生邊境對峙,恐怕就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為轉移國內的輿論壓力採取的迂迴手段,以「民族主義」為名,轉移國內民意的注意,來度過國內改革的「陣痛」階段。

無論印度到底有什麼樣的野心,打著什麼樣的算盤,中國都不會允許這種侵犯主權的行為。再這樣硬撐下去,最後吃虧的只能是印度,希望印度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和野心,得不償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9409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