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再無噴火機:澳大利亞竟然用埋掉的方式處理土豚

Alinna ...| 2017-08-05| 檢舉

隨著技術的改變,人類戰爭形式一直在變化。當組織更加細密的戰術小單位代替了原本的步兵方陣,當戰列艦的巨炮被飛彈代替,當近距離的機炮對抗越來越不再是空戰的主流,那些年長的人,總會對過去有一絲絲的留念。在人類的航空歷史上,曾經有這麼一種奇怪的飛機,「土豚」。

「土豚」在今天早已不是熱門的話題,四代隱身飛機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其實F-111戰鬥轟炸機不僅僅被叫做「土豚」,在低空發出怒吼的它,曾經讓北越軍隊大吃苦頭,因此還有個不常被人提起的稱呼,「死亡之嘯」。

F-111戰鬥轟炸機總共生產了563架,主要服役的對象是美國空軍和澳大利亞空軍。原本這種飛機是美國空軍和海軍聯合參與設計的,然而後來美國海軍認為它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美軍里最後就只有美國空軍用,一部分F-111被出口到澳大利亞。

截至目前,F-111這種戰鬥轟炸機已經完全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不過在退役之後,澳大利亞對它的處理則是極其粗暴的。那些從一線部隊下來的F-111戰鬥轟炸機,不是拉去墳場,不是去博物館,而是直接被拆得稀巴爛,然後埋掉。

圖為吊車正在放置被拆得稀巴爛的F-111戰鬥轟炸機,雷達罩、垂直尾翼和機翼都被拆掉了,如同「人棍」。退役之後,「土豚」這可憐的傢伙居然會遭受如此酷刑。在澳大利亞,通常習慣於將F-111戰鬥轟炸機稱為「豬」。

澳大利亞空軍總共採購了24架F-111C戰鬥轟炸機,主要將其用作轟炸和戰術打擊任務。第一架F-111C戰鬥轟炸機是在1968年9月移交,但由於出現結構問題,被迫延遲服役。因此,真正第一架交付澳大利亞空軍的F-111C是在1973年3月15日的內利斯空軍基地進行的。

這批飛機在交付之後,主要配屬給澳大利亞空軍的第1中隊和第6中隊,其上級單位是第82聯隊。雖然這種飛機從未參戰,但卻被認為是個非常成功的交易。在東南亞地區,F-111C戰鬥轟炸機一度是航程最遠、速度最快的作戰飛機,讓澳大利亞獲得了很好的威懾力量。

澳大利亞作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跳板,因此很多軍售都對其大開綠燈。比如,像E/A-18G這樣的電子戰機,其他國家根本沒有機會買到,而澳大利亞空軍就能得到。並且,美國空軍和澳大利亞空軍有著長久的友好關係和歷史合作。

鏟車正在用泥土掩埋掉澳大利亞空軍的F-111戰鬥轟炸機。這種戰鬥轟炸機很有特色,採用變後掠翼設計,它的尾部能噴火,因此其表演曾經在航展上成為非常受歡迎的一個節目。澳大利亞空軍的土豚退得晚一些,而美國空軍的早在1998年就已經退光,快20年了。

圖為正在噴火的F-111「土豚」戰鬥轟炸機。在今天的戰爭背景之下,依靠超低空突防的這種飛機,生存能力已非常低下。這種飛機的時代過去,是歷史的必然。然而,正如前文所述,那些念舊的人,總會想起這些曾經仍然眼前一亮的玩意兒。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927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