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或在本月結束 印軍將被驅逐,國際威望大降

Alinna ...| 2017-08-04| 檢舉

文|晨曦防務

目前中印衝突形勢已開始變得明朗,中國多個部門,包括國防部、外交部,以及多個重量級官方媒體,包括人民日本、新華社、解放軍報等,在八一閱兵後,在我國領導人稱「要堅決驅逐一切來犯之敵」後,在這一兩天,幾乎同時集體發聲,要求印度必須無條件撤兵。

中印士兵洞朗地區對峙視頻截圖

很顯然,我們的耐心已經快到頭了,我們的決心已下。我們對洞朗地區的態度很明確——無爭議的中國領土,對印軍的行為說法也很明確——侵入我國領土,我們的處理方式也相對明確——最好你自己撤,不然就驅逐。

與此相對應的,印度方面的態度也相對明確——力保和平解決,同時將對峙人數由高峰時的400來人、兩輛推土機大幅度減少為40來人、一輛推土機。這說明一個問題,印度已經開始擔憂了。

對峙初期的現場畫面

我們以前在陸地上多年的「和平」形象以及衝突處理方式,似乎給了印度這樣一個自信——中國為了經濟發展,輕易不敢動武,只要不動武,印度就能依靠豐富的處理經驗以及在實際部署上的人數優勢占據上風(將你拉到和他同樣的XX水平,然後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印度的考慮不無道理,印度是玩「和平外交」的高手,早就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和「不結盟運動」而聞名於世。如果中國沒有足夠的決心,以武力為威懾,就會正中印度下懷——比拖延時間和人多,印度可不怕。

50年代那場戰爭,我們不畏強敵,只因我們有高昂的戰鬥精神

然而印度這次似乎打錯了算盤。時代已不同,我國領導人的外交理念已不同。我們珍惜和平,但要看這和平是怎麼來的。從本質上說,和平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國家利益的本質是追逐安全,而不是和平。如果一味的追求和平會破壞國家利益,那麼就可能放棄對和平的固執,從而選擇衝突。

這個道理在近幾年我國在海洋利益的維護上表現的最為明顯。所謂「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一味的妥協並不一定會換來和平,更可能的是換來對方的得寸進尺。當「給胡蘿蔔」讓對方得意忘形時,我們就該舉起手中的「大棒」。

中國強大的陸空一體突擊集群

然而事無極端,國際關係處理不是只有「妥協」和「戰爭」兩條路,一味的妥協不對,但直接就選擇大規模的戰爭也不對——我國在海洋權益爭端上的良好表現說明了這個道理。在事實上,印度和中國之間有著巨大的國力差距和軍力差距,如果中國一味的追求和平印度還能鬥鬥,甚至占些小便宜,但一旦中國真正強硬起來,印度只能選擇妥協,要麼就被打——古巴飛彈危機說明了這個問題。

顯然,印度把在洞朗的兵力減少了一個數量級正說明了這個問題,而中國的威脅聲音卻越來越大。所謂真正的強者,當「不戰而屈人之兵」,以強大的威力威懾為基礎,以敢打能勝的意志壓迫對方,往往能迫使對方妥協。

我們如今在軍力上的強大,真的不只是說說

印度肯定很希望這次對峙事件能夠體面的結束,但我國顯然不想給印度這個「面子」。目前國內官方輿論已開始大張旗鼓,顯然距離問題的最終處理已不遠。這次印度要麼以「退兵」的方式妥協,要麼就被我方士兵直接驅逐,除非他想選擇戰爭。

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使得印度這幾年自信心過渡膨脹,但大國不可欺,一旦真正的碰撞,一切虛妄的將如煙般散去,一切真實的將浮出水面。國力、軍力,這些都是硬性指標,吹噓和自我幻想並不能改變任何東西。這次事件後,印度的自信心、國際威望將受到嚴重打擊,很可能又是一次和平的「62」事件。

分享文章到: 

相關視頻

中國對付印度有多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920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