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可以說從二戰以來就沒有消停過。從幾次阿以中東戰爭到伊拉克戰爭再到今天的敘利亞、伊拉克內戰,似乎這一地區的人民從來都是遭受苦難而鮮有和平的幸福。不過我們不要忘了,中東除了這些倒霉的阿拉伯國家,反倒是有一個國家越活越滋潤、越打越強大,這就是以色列。
從1948年到現在69年,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爆發數次戰爭,就是打不贏小小的以色列,甚至連贖罪日偷襲都用上了,還是一敗塗地。這其中除了以色列受到美國支援外,實際跟阿拉伯國家的作戰意志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幾次中東戰爭,埃及都是主力並處於對以作戰第一線。在中國看來,埃及為了一雪前恥還不會拚命嗎?然而向埃及大量出售武器的蘇聯人,卻已經看透了埃及人的「成色」。
以色列軍隊的F-4戰鬥機
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埃及雖然先占了一些便宜,但是後來形勢卻急轉直下,以色列反倒攻入了埃及的領土,並對首都開羅形成了威脅。而且在美國支援的F-4戰機以及地面軍隊的攻擊下,埃及的防空系統遭到了嚴重的損失。蘇聯作為埃及防空系統的最大提供方,專門派出了專家代表團,到埃及研究應對策略。
可是在飛機飛抵開羅的時候,卻讓這些蘇聯人大吃一驚。因為當時以色列軍隊占領下的埃及西奈半島到首都開羅,總共只有60公里,以軍戰機幾分鐘就能到。然而這樣的戰爭前線,卻沒有進行燈火管制。蘇聯人印象中的二戰衛國戰爭,莫斯科晚上一片漆黑,街頭有巡邏的士兵,空中有保護城市免受空襲的氣球。可是蘇聯人在飛機上看到的開羅確實燈火通明,就像一個巨大的、閃閃發光的章魚,正在舞動著數百隻觸手。
而當時以色列F-4戰機,不但已經摧毀了埃軍在西奈半島的薩姆-2,而且充分摸清了該飛彈的性能特點,往往以低於1500米的高度滲透,就可以直接抵達開羅上空。但是以色列並沒有攻擊沒有什麼價值的開羅,而是轟炸軍事目標和巴勒斯坦游擊隊的營地。
埃及軍隊的蘇-7戰鬥機
按理來說,開羅作為埃軍作戰的大本營,距離邊境只有60多公里,本來應遭受轟炸。但蘇聯代表團到了地面,才知道這場奇異戰爭背後的奧秘:埃及人根本沒有作戰意志!在蘇聯人看來,這個民族更願意經商,不願意打仗。他們對這場戰爭極其怯懦,完全不具備我們想像中的特點。儘管與以色列發生了戰爭,但埃及人的反猶太情緒並不強烈。在開羅有一座猶太教的教堂,也是著名的「金子」大市場所在地,而在那裡做生意的主要是猶太人。埃及的西奈半島盛產綠松石,這個大市場上依然擺滿了這種寶石——即使是戰爭期間,猶太人照樣能夠毫不費力地將這些寶石運送到大市場上,進行銷售。
例如一位配合蘇聯代表團工作的埃及少校,明著是軍隊的軍官,但實際上卻是倒賣綠松石和各種金銀器皿的倒爺。因此雖然他是納賽爾的支持者,但也只是口頭支持而已,他對自己當軍官的薪水高低並不在意,也沒有任何抱怨,在軍隊當軍官、拿薪水,就是鬧著玩。
再比如埃及軍隊飛行員,他們大多數屬於貴族出身的「紈絝子弟」,對納賽爾政權不夠忠誠。儘管他們是愛國的,也願意參加對以色列的戰爭。但戰鬥機飛行員所應該具備的優良品質——不惜任何代價消滅敵人,拯救飛機,掩護戰友,甚至為此犧牲自己的生命,這些埃及飛行員都沒有。
納賽爾在軍方的支持率,顯然不如想像的那麼高
他們並不珍惜和愛護所駕駛的飛機,更多地考慮如何保護自己。由於米格-21MF的彈射座椅可靠性足夠高,飛行員使用時的風險很低,一般都可以彈射成功。甚至納賽爾總統也「激勵」飛行員的彈射救生行為——每一位彈射後的飛行員都將獲得一枚勳章和獎勵土地。在埃及,土地是十分昂貴的,因此,他們不珍惜所駕駛的飛機,有人甚至幾次選擇拋棄飛機,彈射跳傘。甚至有一位飛行員以為自己的飛機被飛彈擊中了,選擇了彈射,沒有駕駛員的飛機耗盡了燃油,在沒有放起落架的情況下滑翔著陸了,飛機表面連擦痕都沒有。這就是埃及的戰鬥機飛行員。
在埃及軍隊的總司令部,一點也看不出戰爭氣氛,既沒有恐慌情緒,也沒有戰敗後的氣餒。似乎軍官們對於打敗仗並不在乎。在埃及空軍,蘇聯專家還發現飛行人員與技術人員之間巨大的社會背景差異。飛行團里的主任工程師不是軍官只是一名下士。更令人氣憤的是,飛行員們甚至可以動手毆打工程技術人員,完全不尊重為他們進行作戰準備的工程師和機械師。由於飛行員和技術人員的對立,埃軍地勤人員並沒有按照條例使用這些飛機例如,他們對航炮的使用和維護,完全沒有按照條例進行維護清洗和保養,導致炮筒都生鏽了,這類問題還有很多。甚至更可笑的是,埃及軍隊應對空襲作戰,完全是誰官大誰說了算,地空飛彈部隊的准將竟然指揮空軍飛機作戰,但實際上他只是個傀儡,真正指揮的則是旁邊的蘇聯顧問。
蘇聯人考察後認為本土作戰的埃軍飛行員作戰能力最差,反倒是來參戰的伊拉克飛行員作戰最勇猛,其次是敘利亞。贖罪日戰爭已經過去40多年,埃及還是那個埃及,但伊拉克和敘利亞已經成為中東最混亂的國家,大家琢磨出點味道來了麼?
今天的敘利亞和伊拉克都已經是一片焦土
一方面,埃及的軟弱無能,讓伊拉克和敘利亞看到了機會。兩國開始爭奪阿拉伯世界的主導權。但從今天的現實來看,西方能留下來的顯然都是無能的順民,至於桀驁不馴和伊拉克和敘利亞,當然要除之而後快甚至將其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統一的阿拉伯世界只能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
因此一個國家它能走到什麼地位,既要看外部環境,也要看內因,而且往往後者起決定因素。就像抗美援朝戰爭,雖然這場戰爭是否應該打至今存在爭議,但中國人在這場戰爭中表現出來勇氣、犧牲與信念,足以證明新中國註定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世界級強國。相反,埃及在埃以戰爭中的表現,也充分說明為啥阿拉伯世界69年都打不贏以色列,甚至一步步滑向災難的深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8660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