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開始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美國的軍事行動獲得了49個國家支持軍事行動,總兵力近37萬。而伊拉克總兵力45萬,還有65萬的預備役部隊。正規戰爭持續了44天,但戰爭持續7年多,各國總花費超過1萬億美元(超過7萬億人民幣)。
英海軍派出24艘艦艇,包括皇家方舟號航母編隊和海洋號兩棲特混大隊。空軍出動140多架戰機,共計約8100人的作戰部隊。陸軍派出第1裝甲師、第7裝甲旅、第102後勤旅、第6補給團。總計4.5萬人,戰爭造成英軍179人死亡,3598人受傷。(海洋號兩棲攻擊艦)
美國出動了24.8萬名士兵,5個航母戰鬥群和1000多架戰機。歷時7年多,美軍就花費了8200億美元,美軍死亡4491人,受傷32226人,但美軍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軍於2011年全部撤出。
澳大利亞出動軍隊2000人(無一傷亡),主要負責是偵察和引導空襲,澳陸軍派出了防空分遣隊及爆炸物處理小組。海軍派遣了2艘飛彈護衛艦和1艘坦克登陸艦等,空軍派遣了第5航空團。除了伊拉克戰爭之外,澳大利亞還與美國一起參與了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
波蘭派出GROM雷鳴特種部隊(194名士兵)前往伊拉克,還派遣了2艘軍艦。波蘭處於俄羅斯和歐洲強國夾縫之間,憑藉其獨特的戰略地位,採取靈活的外交行為在各大國之間斡旋。為了靠近西方加入歐盟尋求更多的話語權,參與伊拉克戰爭。
加拿大海軍在海灣地區部署了5艘艦艇,空軍還在阿聯部署了C-140極光反潛巡邏機(加版P-3C)分遣隊,加拿大C-140於1980年服役,單價為3520萬美元,目前18架在役,可攜帶Mark 46 Mod五型反潛魚雷,也可以加裝運載反艦空對地飛彈。
日本向伊拉克派遣自衛隊1000人,是二戰後日本海外用兵最多的一次,攜帶了84毫米古斯塔夫無后座力炮和反坦克飛彈等重武器。海上自衛隊部署了3艘驅逐艦和1艘補給艦。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日本也向美國提供給了99.61億美元和價值7.8億美元的設備。
伊拉克戰爭前,美國就要求韓國為攻擊伊拉克提供幫助,韓國同意向伊拉克派出工程兵支援美軍,韓國還向美軍提供經濟和醫療援助。早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韓國就向美國提供了3.29億美元現金和價值5700萬美元的各種物資志願。
沙特向科威特派遣了上千名陸軍,以備在開戰後保衛科威特。還允許美軍加油機、運輸機和偵察機從蘇丹王子空軍基地起飛。而科威特為美軍提供賈比爾空軍基地、薩利姆空軍基地和多哈兵營。巴林允許美軍使用其賈法勒海軍基地和謝赫伊薩空軍基地。
阿聯將500名士兵和幾架阿帕奇直升機部署到科威特,還允許美軍使用宰夫拉空軍基地。阿曼向科威特派出了一個營的陸軍,位於錫卜和蘇姆賴特的空運中心還擔負著美英軍後勤支援的重要任務。還派遣一個500人左右的防化營。
美國中央司令部的空軍司令部駐紮在卡達在烏代德空軍基地, 建造花費了10億美元,是美國駐海外最大軍事基地之一。擁有大型飛機修理廠和海灣地區最長的戰機跑道,整個基地方圓近十公里,戰機跑道長達4000多米,有能容納近100架戰鬥機的飛機掩體。
土耳其長期被美國視為中東地區最重要的戰略盟國之一。土耳其在伊拉克北部駐有4000人的軍隊,其中包括一個裝備40輛坦克的裝甲營。土耳其的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也是美軍部署的重要據點,還為美軍開放領空提供空中走廊。
另外西班牙海軍派出1艘艦艇,丹麥派遣了2艘軍艦支援美軍。捷克派出了約450人的防生化連。荷蘭向土耳其提供了三組愛國者飛彈提供防空支援。除此之外還有大約7萬人的庫爾德武裝部隊,通過駐紮在科威特的美軍基地正式對伊發動軍事打擊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