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首行動」指的是在戰爭初期或戰爭進行中採取的一種,直接斬殺對方重要首領或一線指揮官,可以為贏得戰爭創造條件。中國早在古代就有「擒賊先擒王」的說法,更形象地反映了這種軍事思想,可以說中國是「斬首」行動思想的鼻祖。在1985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使用「斬首」行動,就一次擊斃17名越軍營以下指揮官。當時使用的殺手鐧就是「紅箭-73」反坦克飛彈。
中國「紅箭-73」反坦克飛彈1978年設計定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第一代反坦克飛彈。最小射程500米,最大3000米,可擊穿150毫米的裝甲。最關鍵的是,全彈分為戰鬥部艙和運載體艙兩部分,為了安全,平時分離裝箱,使用時將兩個艙體通過快速卡鉤連接在一起,既方便運輸攜帶,又能夠靈活使用。
雖然「紅箭-73」飛彈的命中率非常高,但手動控制訓練的難度卻非常大,對射手的要求就更高,只有眼睛好、性格沉穩、手上有勁的人才能勝任。故此,解放軍炮兵飛彈連在新兵訓練階段就物色合適的人選,可以說,一個優秀的飛彈射手是經過千挑百練成長起來的,是萬里挑一的精兵。
1985年7月2日,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解放軍35號高地前沿防禦陣地上,面對越南軍隊的1031號高地,解放軍飛彈分隊決定分成兩個發射小組,每個小組分別配發2枚飛彈,期望打掉越軍距我陣地約2100米遠的兩處連、營指揮所。經過3小多時的隱蔽行軍後,兩個發射小組先後到達35號高地,當日14時,在完成對越方目標點的拍照、錄像固定後,飛彈發射小組準備完畢。而此時對面的越軍正在工事內休息,陣地上毫無防範準備。
在繼續潛伏兩個多小時候後,飛彈分隊指揮員下達發射命令。兩個飛彈小組的副射手迅速裝彈、射手快速架彈並裝定射擊諸元,經過近1小時的發射前數據檢查和覆核,兩發飛彈先後飛向越方指揮所。
第一組發揮的一枚「紅箭-73」飛彈發射後直接鑽進了越軍營指揮所,瞬間發出巨大的爆炸聲,爆炸後的黑色硝煙夾雜著工事的泥石碎塊,一下衝上了幾十米的高空,一彈攻擊成功;就在越軍還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正驚慌失措之時,第二組發射的一枚「紅箭-73」飛彈又呼嘯著飛向越軍的連指揮所,成功擊中並引爆工事內存放的彈藥,猛烈的爆炸將越軍隱蔽部的頂蓋全部掀開,爆炸聲震耳欲聾!越南1031號高地的連、營指揮所相繼被摧毀。
這可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舉動,雖然當時的參戰解放軍很興奮,但他們不能慶祝,因為他們從觀察鏡中還能看到在營、連指揮所的後面,還連接著交通壕和藏兵洞,裡面肯定還有不少敵人躲藏。隨後,兩組飛彈發射小組迅速行動,從裝彈到準備發射,前後幾分鐘時間。頃刻間,兩發「紅箭-73」飛彈又一前一後地從35號陣地再次射向越軍1031號高地,其中一枚從越軍工事觀察孔處鑽進。隨後兩聲巨大爆響,從目標點又冒出兩股沖天濃煙。
解放軍飛彈分隊的4發飛彈全部命中越方目標。數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從越南軍隊的電台截獲到越軍的損失情況,越軍1031高地上的17名營、連以下幹部被炸死。
此戰之後,解放軍又於同年的12月24日,同在31在號陣地,再次對越軍前沿地帶營指揮所實施定點「斬首」行動。一舉將其摧毀,具體摧毀多少人,沒有獲得準確信息,但整個營指揮所被毀,裡面有人是肯定的。這兩次行動,迫使越軍將老山前線指揮所後撤到「紅箭-73」飛彈射程之外,可見「暫首」行動的精確打擊和威懾力是多麼巨大。
在當年中國決定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前,越南政府及軍方也很「強硬」,在中國多次警告、嚴正警告的情況下,依然置若罔聞,侵襲我邊防部隊,傷害我邊區百姓,搶占我中國領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決定自衛反擊,最終以靈活多變的戰術戰法、性能優越的武裝彈藥,高越卓越的軍事技能等壓倒性優勢,打得越南軍隊丟盔棄甲,四散逃竄。最終以反擊戰的全面勝利換來了中越邊界的幾十年的太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8588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