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軍情視野
中俄「海上聯合-2017」軍事演習第一階段在當地時間7月25日進入海上演練階段,兩國海軍艦艇編隊在波羅的海東南海域開展了副炮對海射擊和聯合防空演練。在當天上午進行的副炮對海射擊演練中,中國海軍052D型驅逐艦合肥艦首次在波羅的海進行實彈射擊,這不僅是該艦的第一次,同時也是中國海軍在波羅的海進行的第一次實兵實彈演練。
合肥艦的副炮是布置在艦橋下方的730毫米近防炮,其採用將火控系統(1部347G型I波段跟蹤雷達、1部OFC3光電跟蹤系統)與7管30毫米加特林轉管炮集成安裝的方式,不僅反應速度快,而且能夠自主作戰。火控系統中的347G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為40公里;OFC3光電跟蹤系統包括1部熱像儀、1部電視攝像機和1具雷射測距儀,對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為2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為15公里,對RCS為10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為20公里。7管30毫米加特林炮為外能源炮,最大射速4200發/分。
從演習配發的照片來看,合肥艦的730近防炮對海射擊時採用的是固定射向射擊方式,因為在副炮安裝平台的右前側有一塊用彈藥箱壓著的綠色氈布,所起作用是對濺落的30毫米彈殼起緩衝收集作用,防止砸傷平台甲板的漆面。由於海面目標的機動性能遠低於空中目標,所以730型近防炮對海射擊時會調低射速,這從照片中濺落的彈殼數量很少就可以看出來。根據隨艦記者報道,合肥艦在演練中率先發現目標,跟蹤穩定,並首先開炮射擊,多發炮彈準確命中不遠處的浮體靶標。
在當天下午長約2個小時的聯合防空演練中,中國海軍參演的合肥艦、運城艦、駱馬湖艦以及俄海軍20381型輕護「勇敢」號、20380型輕護「守護」號與123號拖船組成防空隊形,共同抗擊空中目標。扮演假想敵的是俄軍蘇-27戰鬥機、卡-27直升機以及安-26運輸機,對聯演編隊進行多波次「襲擊」。由於俄軍戰機起飛距離近,對中俄海軍兩個戰術群來說預警時間較短,需要快速反應。所以這個演習科目不需要向群指揮部彙報,在各自防空區域內誰先發現目標誰先打擊。據合肥艦對空長張慧垚介紹:「我們兩個戰術群編隊信息共享,及時通報目標飛行速度、方向等相關信息,並採取相應措施。」在聯合防空演練中,合肥艦組織指揮艦空飛彈、火炮對不同距離的目標進行了梯次抗擊並成功攔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840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