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已久的俄羅斯「飛彈列車」將重出江湖,「巴爾古津」再也不只是一條流入貝加爾湖的河。
近日,俄羅斯成功進行了「巴爾古津」陸基洲際核飛彈鐵路發射系統的飛彈發射實驗,據了解,新型「巴爾古津」系統將於2020年完成研製工作,可裝備6枚洲際彈道飛彈,預計至少服役到2040年。
「撒旦-2」RS-28飛彈,從2009年開始研發,可攜帶10枚7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者2000萬噸TNT當量的單彈頭,剩餘運載能力用於攜帶種類完善的誘餌,最多數量為40個。
最遠射程16000公里,可實現200米範圍的精確打擊,能夠摧毀三個和日本相當的面積,堪稱鐵路線上的「恐怖殺手」。機動速度超過100公里/小時,一次機動轉移距離超過1200公里,具有極強的靈活性。
並且,中國也擁有和俄羅斯相同的鐵路機動核飛彈系統,將「東風-41」或「東風-31」洲際飛彈搬進火車車廂內,利用鐵路進行戰略機動。
它的外表與普通貨客運貨車一樣,想從鐵路路線上運行的成千上萬列車之中,將它們找出來,並準確定位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
上世紀90年代,中國便開始研究相關的技術,在飛彈列車的設計、陣地選擇、尤其是通信問題,實現有效C4ISR指揮系統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不過,到了21世紀,隨著「北斗」衛星等系統的建成,最關鍵的通信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中國之所以努力發展核飛彈列車,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1、隱蔽性強,難以被發現,塗裝為草綠色,包括間諜、衛星等地方偵查手段難以識別,再加上中國鐵路的隧道涵洞多,就更加大了偵測的難度。
2、速度快,機動範圍遠,中國有長達15萬公里的鐵路網線,核飛彈列車可以達到每小時100-200公里的速度,一夜就能運行數千公里,很容易擺脫被發現、被追蹤和被打擊。
3、反應快,打了就跑,鐵路機動的反應速度快,發射準備所需的停車時間很短,往往停車即發射,能做到「打了就跑,這讓對手防不勝防。
然而,鐵路機動飛彈發射系統真正走向戰爭前台,還面臨著一系列技術問題:飛彈列車在運行和發射時,對系統的抗震性能提出了較高要求,在發射時還必須有效解決噴射氣流排放問題。
由於飛彈列車在戰時將進行大範圍機動,其機動路線、時間和最終停留髮射地點都是隨機的,這就對快速定位、定向和計算射擊諸元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此外,如何在鐵軌承受條件下設計發射系統,使其完成機動轉移並承受發射時車輛底盤的瞬間過載,也是需要反覆試驗解決的問題。
不過,美國還是懷疑中俄的研究進度,並表示禁止使用,但是中國就是不說出答案,因為猜的過程也是一種震懾力,核飛彈列車是一件讓人越想越恐怖的武器。
說到這裡,你若問我到底有沒有?借用一句經典台詞: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7875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