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郭媛丹】在局勢敏感之際,任何軍事行動上的蛛絲馬跡都能引發外界關注。在中印邊境局勢緊張之際,一名服役於西藏軍區的準新郎被部隊緊急召回,成為觀察中印對峙事件新的風向標。而一系列公開的新聞都在對外釋放強烈信號:中國軍方正在積極備戰,對印度展示強大軍事威懾力。
這則率先由重慶一家市場化媒體發布的《新郎接軍令急回部隊 堂妹替兄「拜堂」》的社會新聞被嗅覺靈敏的各方人士解讀為「中國正在該地區進行軍事準備」。
該篇文章講述了重慶某地一位現役士官在籌備舉行婚禮之際被部隊緊急召回,新郎之堂妹替兄與新娘舉行婚禮,其意旨在弘揚社會正能量。但兩個細節泄露了「天機」。一個是缺席的新郎服役於西藏軍區;二是7月6日被部隊緊急召回,記者無法聯繫。
隸屬於原成都軍區的西藏軍區在此次軍改後升格為副軍區級單位。並且因為其戰略地位特殊,其它省軍區等都劃歸新組建的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領導,西藏軍區與新疆軍區劃歸陸軍領導。
西藏軍區地處西部要地,邊防任務繁重,且面臨著嚴峻的反恐維穩形勢。公開資料顯示,1962年,西藏軍區部隊在成都軍區54軍定製和130師支援下在中印邊界西段對印度軍展開自衛還擊作戰,迫使印軍退敗。
軍人休假被臨時叫停返回部隊的新聞本不罕見,這往往被認為凸顯部隊的紀律嚴明,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但在局勢敏感之際,恰是因為西藏軍區的特殊之處,一位普通士官被緊急召回的新聞才引發管中窺豹的解讀。這種情形恰如2016年南海局勢緊迫,海軍被指緊急徵召退役士官入伍引發的外界關注一樣。
6月中旬至今,印軍非法越境洞朗地區並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已超過1個月。此次對峙事件被形容為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後最嚴重的一次邊境事件。
中國對這件事的官方表態,目前仍以外交部為主。最近一次是7月18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重申,這次事件的實質是印軍非法越過中印邊界錫金段已定邊界,進入中國領土。「中方強烈敦促印方不要把派遣軍事人員越過已定國界當作達成某種目標的政策工具。」
有報道稱,上周中國外交部舉行一次閉門吹風會,向多國駐華外交官通報目前洞朗地區局勢以及中方主張。陸慷證實了這一消息,並表示中國外交部同這些國家駐華外交機構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保持著密切溝通。
印度媒體的分析認為,中國想要藉此傳遞的信息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直在洞朗高地上耐心等待印軍撤出這一地區,但這份耐心不是無限期的。
如果說西藏軍區士兵休假被召回的消息,尚不足以讓印度嗅到某種氣息的話,那中國官媒披露的兩則被外界解讀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軍事演習消息則為這份「有限的耐心」提供了有力證據。
首先是官方媒體報道了上月底進行一次大規模後勤演練,數萬噸的軍車和裝備機動到西藏。此次演練引發關注的意義在於:這次演練足可以證明,憑藉密集的鐵路網,道路建設,大批援軍和物資可通過便捷的公路和鐵路快速運至中印邊境。
7月18日,國際媒體紛紛引用中央電視台報道稱,西藏軍區某旅全員全裝機動至海拔5000米青藏高原就兵力快速投送、信息化裝備應用、多兵種聯合攻擊等要素展開實兵實彈演練。電視畫面顯示,中國軍方動用了大炮及火箭炮進行射擊等多種實彈演練。分析認為,中印邊境有大量地區是高原山地地形,解放軍的優勢在於:一是火箭筒多,二是大口徑機槍多,在旅屬炮兵的火力上優勢明顯。
此外,官方相繼透露的信息還有,7月初西藏軍區某旅首次開赴海拔5100米陌生地域環境,開展戰場環境分析、戰鬥行動指揮、作戰協同運用等實兵對抗和實彈射擊課目訓練,全面檢驗了兵種融合遂行軍事行動能力。同時,國防部證實一款新型坦克在西藏進行了高原試驗,但「不針對任何國家」。
相比較這些官方媒體的「信息」,在中印對峙的這段期間,中國國防部僅在6月底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邊防部隊已採取相應應對措施,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比此前國防部在釣魚島以及南海問題上的強硬表態,這份表態非常克制。這意味著在對峙之初,中國方面是希望通過外交協商的渠道來解決問題,也意在維護地區和平和穩定。但是這並不代表解放軍沒有動武的決心和意志。隨著事態發展,不排除解放軍在解決問題選擇項上發生傾斜。恰如中國外交部表態,「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中國的領土主權,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其實,在任何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上,中國的底線從來都不容挑釁。中國軍隊不主動挑釁其他國家,也絕不容許其他國家對中國挑釁。中國軍方在釣魚島上問題上的表態同樣適用於中印邊界對峙事件,「任何國家都不能低估中華民族捍衛國家主權的堅強意志,都不能低估中國政府捍衛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都不能低估中國軍隊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堅強力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