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聲《國防時空》北京7月19日電(記者聶宏傑):連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不斷發生武裝衝突,已造成多人傷亡。雙方均指責對方在挑起衝突。這一輪印巴軍事衝突因何而起?這次衝突會不會進一步擴大引發戰爭?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梁永春為您深入解讀。
梁永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曾經因為克什米爾主權歸屬問題三次爆發戰爭。目前,印巴雙方各自實際控制了克什米爾的部分區域。軍事觀察員梁永春分析,印巴之間的這一輪武裝衝突,雖然有兩國之間領土爭端造成的歷史積怨和互不信任原因,但直接誘因還是國際恐怖主義的外溢效應。
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一個老問題,二戰結束印巴分制的時候,原來的宗主國英國故意在克什米爾歸屬問題上,不表明態度,挑起了兩國的爭端,最終釀成了大規模戰爭。兩國之間曾經三次爆發過大規模戰爭,可以說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印巴兩國都是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的受害者,但是這次的武裝衝突愈演愈烈,既有歷史遺留的領土爭端問題,也有重要的現實因素,就是國際恐怖主義的外溢效應和克什米爾本地穆斯林的獨立運動,在當地結合起來了。
去年7月份的時候,印度軍警在克什米爾打死了一個穆斯林反政府武裝領袖,叫布爾汗·瓦尼,激起了當地大規模的群眾抗議,最後就演變成了騷亂和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到現在正好一周年。所以再加上國際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最近節節敗退,大批恐怖分子從敘利亞、伊拉克逃出來,要尋找新的落腳點,克什米爾就成為他們一個重要的滲透和滋生的地區。因為這個地方地理環境比較封閉,而且政府管制比較鬆散,當然還有歷史和宗教因素的影響,現在外來的國際恐怖分子和當地原來就主張克什米爾獨立的一些反政府武裝,正在合流,他們的影響範圍就波及了整個克什米爾地區。
所以現在印控克什米爾就連續發生針對印軍的襲擊事件,而印度把這筆帳完全算在了巴基斯坦頭上,實際上是不太公平的。印軍的軍事行動,如果波及了巴方一側,自然也會引起巴軍的反擊。所以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衝突就持續不斷,國際恐怖主義的外溢效應是直接的誘因,印巴之間的歷史積怨和互不信任是根本因素。
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印巴兩國目前綜合國力對比懸殊,這場武裝衝突的主動權掌握在印度手中,印度想通過這種低烈度的武裝衝突,達到削弱對手的目的。
這場武裝衝突的主動權總體上是掌握在印度手中,因為它的綜合國力遠遠強於巴基斯坦,印度近五年以來,一直是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去年它的GDP超過兩萬億美元,經濟總量相當於巴基斯坦的八倍還多,所以它在軍事建設上,投入也要大得多,因此在面對巴基斯坦的時候,它有足夠的自信心,敢於發起軍事進攻。
另外,巴基斯坦現在正在致力於建設中巴經濟走廊,這將會帶動巴基斯坦整個北部地區,包括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經濟發展。現在印度在這裡挑起一場武裝衝突,如果影響到了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對印度來說當然也算是打擊了巴基斯坦這個競爭對手。所以從目前來看,雖然交火事件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但是規模並不是特別大,沒有超過營連規模,就說明印度不想打大仗,但是在面對巴基斯坦的時候,他也願意通過這種低烈度的武裝衝突,去達到削弱對手的目的。
軍事觀察員梁永春分析,印巴圍繞克什米爾爆發的這一輪武裝衝突雖然持續時間長,但總體烈度不高,投入兵力有限,兩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大。
從現在看,這場武裝衝突規模不會擴大,印度和巴基斯坦,目前經濟發展的形勢,總體上都比較好,又都是核國家,如果貿然擴大衝突規模,就會嚴重破壞他們的經濟發展勢頭,而且會讓整個形勢變得不可控制,導致兩個國家雙輸的這種局面。無論哪一方,要通過武力來單方面改變克什米爾地區的現狀,這也都是國際社會所不能接受的。
在這種衝突之下,只有恐怖組織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現在印巴兩國高層的領導人都比較克制,現在出來在媒體上講話的,主要是雙方軍方的領導人居多,他們不願意讓武裝衝突升級。所以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可能這種停停打打的低烈度衝突,將會成為克什米爾地區安全形勢的一個主基調。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