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提出項目計劃,2008年,印度軍方才表現同意,2009年時才算立項,自研國產新型號戰機,代號:維摩那。
印度的目標為設計一款單座、雙引擎、第五代隱形多用途垂直起降戰鬥機,其早期設計方案模型在2009年的印度班加羅爾航展上首次公開。該機將定性為:中型機,其起飛重量在20噸左右,將與PAK-FA戰機形成高低搭配。
AMCA
2010年,制定了一份具體的實施計劃,提出要投資20億美元,用於最初的研發,包括:2架技術驗證機和7架 AMCA 原型機的研製,一個相當讓人意外的決定,研製一款五代機,一共要製造9架原型機卻僅需要投資20億美元,這也太便宜了吧?20億美元買9架陣風都不夠的,沒聽錯嗎?沒錯,這是印度自主研發,可以節約相當多的費用。
AMCA
2017年的印度航展上,終於推出新的模型,也許中國人看到這款模型之後,首先會想:殲31,沒錯,AMCA的氣動布局與殲31相當接近:雙發動機,較大翼面積的截梢三角翼,大型直邊條,較小翼面積的常規平尾和外傾雙垂尾,機頭錐截面呈深 V 形。
AMCA
該機將採用大量隱身技術,例如:採用彎曲進氣道和內埋武器彈艙,並使用碳復合材料和其它先進材料來製造,並配備先進的航電系統,包括:主動電掃雷達,以及寬幅液晶顯示,以及具備超聲速巡航能力,也可攜帶多種先進機載武器。
計劃是美好的,現實卻難上加難,現代戰機的研發難度相當大的,雖說印度在軍備研發上不惜成本,經費不成問題,但是在技術積累條件等,確實並不具體上馬該項目的能力。故印方希望利用PAK-FA項目的成果,故而堅持俄方必須要有全面的技術轉讓,包括「原始碼」,以確保印度未來可以獨立完成戰鬥機的武器升級工作。其次,必須直接有助於印度國產第五代戰鬥機項目,否則絕不簽約。
T50的進度並不快
俄方寧可降價也不想轉讓技術,這自然讓合同只能拖下去,印方也不打算再等下去,如今已給AMCA項目更多的資多,已經開始細節設計工作,也許已開始加工部件了,但是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印度在傳統上,喜歡「大步子前進」卻因基礎不足,造成「緩慢發展」的結果,AMCA項目很可能也陷入同樣的局面,也許如LCA戰機一樣30年才造好,不過其動作依然值得關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