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7月10日報道,第76集團軍某合成旅作為全軍重點建設的信息化部隊,在改革強軍的大潮中緊跟改制換裝腳步,不斷錘鍊自己,實現了部隊戰鬥力的「涅槃重生」。這個旅是本輪軍改後第一個公開亮相、並初步實現戰鬥力的新型信息化合成旅。
《解放軍報》2版專題文章
該旅原隸屬於原第21集團軍某裝甲師,2011年該師拆分為某裝甲旅和某機步旅。2013年,該機步旅成為全軍重點建設的信息化部隊,換裝了以96A主戰坦克為代表的一批「湊合版」信息化作戰裝備,被譽為「拂曉雄關」旅。此後,該旅歷經多次換裝,並在這次軍改中成長為一支「完整版」信息化合成旅。
該旅曾裝備的96A主戰坦克演習圖,當時他們還殘留著濃厚的「機械化時代的坦克集群」思維
去年以來,這個旅接裝了以99A型主戰坦克、05A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PHZ10型模塊化自行火箭炮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化武器裝備,並開始著手建設重型信息化合成營。對此,旅黨委提出,「頂著機械化的腦袋,掌握不了信息化的裝備,更打不了信息化的戰爭」,決心從思想上開始建設信息化部隊。
今年年初開訓時,這個旅操場上的99A型主戰坦克
該旅及時制訂了《信息化部隊建設三年規劃》,先後邀請8名專家教授和35名技術人員來部隊現場教學,選送48批1000餘人次赴院校和相關部隊學習,奠定了信息化部隊的人才基礎。不僅如此,該旅首長還為了儘快摸透新裝備的「脾氣」,帶隊下基層親自跑車實驗,旅長在4個多月時間裡跑了數萬公里,副旅長更是減了10公斤體重......
該旅新換裝的05A型52倍徑155毫米自行加農榴彈炮
隨著各種信息化裝備陸續列裝和官兵信息化素養的提升,部隊指揮模式、組訓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憑藉無人機偵察、雷達偵察、熱像偵察等多種偵察手段,戰場實時感知能力大幅提升;裝配新型信息系統的武器裝備實現了一鍵發射、百發百中;通過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指揮員在指揮車內對裝備部署情況和運動情況一目了然,指令可以直達單車單兵。
該旅裝備的ZZC01型履帶式通用裝甲偵察車,與旅營2級的無人機和ZZC02型雷達偵察車互相搭配,是名副其實的「戰場天眼」
去年9月,該旅長途機動1500多公里,遠赴天山腳下進行實兵實彈演習,這是該旅配發99A型主戰坦克後的首次亮相。合成2營戰前迅速擺兵布陣,同時運用多種偵察力量,「敵」部署情況和戰場情況盡收眼底。營長楊勇剛帶領參謀人員制訂出多種作戰方案,分享至每個戰鬥終端。 營指揮車內忙而有序,大螢幕實時顯示戰場態勢,每個戰鬥單元的進攻線路和位置一目了然。
該旅新換裝的PHZ10型模塊化自行火箭炮,這也是未來集團軍炮兵旅的主力裝備之一,可以方便的更換為多種口徑的不同火箭彈/飛彈/無人機
在今年的某次暴雨訓練中,合成一營士官長聞俊駕駛99A型主戰坦克,「車載雷達搜索、火控系統鎖定、目標瞬間摧毀」一氣呵成。以99A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化裝備,實現了從捕捉目標、計算射擊諸元到毀傷效能評估全由計算機完成,讓部隊作戰效能大大提升。
所謂「車載雷達」,其實是99A炮塔根部的毫米波敵我識別天線,可以兼任「雷達」
當前,改革強軍的大潮還在繼續,人民解放軍正在向信息化時代轉型。作為信息化合成旅「先鋒」,該旅成長進步,是新型陸軍建設的一個縮影。無人偵察機、指揮自動化系統、野戰地域網通信系統、數字化通信裝備等新型裝備,讓指揮方式更加靈敏高效,作戰單元的火力、機動力、防護力、保障力成倍提高。
該旅去年換裝的04A型步兵戰車,該戰車的火控系統水平與國產先進第三代主戰坦克相當,實現了「先敵發現、一鍵發射」
值得一提的是,該旅的炮兵配備了集團軍炮兵旅一級才能裝備的05A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PHZ10型模塊化自行火箭炮等先進裝備,在數量上也有所擴充。這很有可能是針對該旅未來預設戰場環境所特化的。不同於東南各戰區所需要面對的亞熱帶島嶼和熱帶雨林,該旅需要面對的是茫茫戈壁和廣袤大漠。
東南地區的預設戰場的寬度狹小,敵方和我方的兵力和技術兵器都十分密集,像05加榴、10火這樣的遠程武器裝備大可以配屬到集團軍一級。而西部戰區則不同,廣袤的預設戰場、相對水平較弱的假想敵和漫長的後勤補給線,都意味著該旅作為全軍首屈一指的信息化合成旅,很有可能被當做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的「超小型合成化戰役軍團」獨立承擔一場戰役。因此,集團軍一級的支援火力配屬和堪稱「奢華」的武器裝備,都是有針對性的「特化」。
能上天山的重裝信息化合成旅,當然也能上喀喇崑崙山脈的列城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6429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