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美國很可能會啟封一部分退役戰艦並且重新服役,來彌補美國海軍的戰艦不足,但是說起來容易,實際上沒那麼簡單。不過如果不啟封戰艦的話,美國海軍想獲得足夠的海外作戰能力還是希望渺茫。美國海軍目前擁有276艘戰艦,其中部署在海外的也只有100艘左右,剩下的170多艘也並沒有執行作戰任務,主要是在維護和進行必要的保養,如果不是美國地處美洲,兩邊都沒有太強大的敵人,美國人是絕對不敢這麼玩的。
並且很多戰艦想要保證在外執行作戰任務非常難,如美國的核動力航母出勤率只有23%,11艘航母最多只能有3艘在外執行作戰任務,雖說現在的美國海軍看上去依舊是世界第一海軍,但比起冷戰末期的美國海軍,現在的美國海軍戰鬥力和投送能力至少相差30%以上。
一艘常規動力航母出勤率約為45%左右,但核動力航母的出勤率僅有23%,在冷戰末期,美國擁有5艘核動力航母和10艘常規動力航母,同時可以輕鬆保證5~6艘航母在外巡航,而在緊急情況下的戰爭時期,最多能出的8~10艘。在海灣戰爭時期,美國輕鬆保證了8艘航母在外作戰,但執行最多打擊任務的並不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而是「小鷹級」和「福萊斯特」級常規動力航母。
在當時美國海軍一共擁有超過350艘戰艦,其能隨時使用的超過160艘,比起現在的兵力足足多出了60%以上,但是在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最大的問題就是新裝備價格過於昂貴,導致根本無法大批量裝備。在冷戰結束之前,美國一艘「尼米茲」級航母的造價僅有7億美元,即使是90年代建造的也只有13億美元,而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價格僅有4億美元,就算是最後一艘的價格也不過9億美元而已,美國海軍一架F18戰鬥機價格僅有3000萬美元不到。
建造一支航母戰鬥群的價格僅僅不超過100億美元,維護價格也僅有10億美元左右,所以美國才能夠維持15支航母戰鬥群的龐大編制。但是在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海軍戰艦價格飆升,戰鬥力不如「提康德羅加」的「阿利伯克」造價居然超過了「提康德羅加」,而「尼米茲」級後幾艘造價一路飆升,在「里根」號造價有45億美元,但到了「布希」號居然達到了62億美元,足足比第一艘「尼米茲」號貴了8倍,「海狼」級核潛艇造價更是飆升到了30億美元,堪比一艘「尼米茲」級航母。
事實上,到2010年左右,美國海軍就已經支撐不住壓力了,在2002年到2012年,先後有5艘航母退役,美國海軍一瞬間實力縮減了20%以上的規模,海外部署能力更是縮減了50%。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想要啟封戰艦一點兒也不奇怪了,但能否將這些軍艦拖上戰場,還是很難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6342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