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為什麼不能上艦?軍迷心中的疑惑終於解開了

談到F-22為什麼不能上艦的問題,就這點來說,小溪有話要說。

首先從冷戰末期開始的ATF戰鬥機選型計劃來說,F22本來就是作為空軍主力戰鬥機選型的,當時參與選型的主要兩款YF22和YF23兩款驗證機,他們分別兩兩配對YF119和YF120發動機進行測試,該兩款發動機也屬於驗證發動機,只是第四代發動機的早期型號,而上艦的戰鬥機另有其人,它就是當時被稱為三軍通用聯合攻擊戰鬥機的JSF戰鬥機。

JSF戰鬥機是作為三代戰鬥機的高低搭配的原則來設計的低端戰鬥機,而高端戰鬥機則採用了ATF戰鬥機計劃,這裡有必要說說美軍三代機的高低搭配原則,美國三代機的高低搭配,基本是空軍一套高低搭配,海軍則另有一套,空軍的為F-15鷹戰鬥機和F-16戰隼戰鬥機的搭配組合,而海軍航母的固定翼艦載三代機的配合則為F-14雄貓戰鬥機和F/A-18C/D大黃蜂戰鬥機的組合。之後,隨著高端版F-14雄貓戰鬥機的使用經費昂貴和配套兩種主力艦載戰鬥機的配件繁雜,後勤不便,美國將F/A-18C/D戰鬥機的機體放大,研製了全新的三代半艦載戰鬥機F/A-18E/F戰鬥機,該戰鬥機由於源自F/A-18C/D大黃蜂戰鬥機,又由於是對該型機的基礎上做了最大程度的改進,故而命名為超級大黃蜂戰鬥機,而且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發動機也由原來7噸加力推力的F-404發動機改為其三代半改型的F414發動機,其加力推力也達到了9.9噸,推比接近9,在進氣道方面由原來的皮托管進氣道改為和F-22類似的CARET進氣道即固定斜板式矩形進氣道。之後美國航母艦載機退役了F-14系列雄貓戰鬥機,而通通採用大黃蜂和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組合,並在大黃蜂逐步退役後,統統採用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配合,這正應了一句話,地主家也沒餘糧了,只能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和後勤配置了。

總的來說,空海軍各採用一套高低搭配的戰鬥機配置,使美國在三代機上不受其擾,雖然冷戰高峰期挺威風,也有必要的資金和人員支持,可冷戰末期乃至結束後,資金大量裁減,因而美國想出了用JSF戰鬥機,三軍通用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在JSF戰鬥機兩款驗證機X32和X35及其配套備選發動機F135和F136中選擇了X35和F135的組合,並將其定名為F35閃電II戰鬥機,之所以將其命名為閃電II,有紀念美國二戰時候使用的王牌戰鬥機P-38閃電戰鬥機的意味,也有紀念JSF戰鬥機參與國英國的首代閃電噴氣戰鬥機的意味,該款閃電噴氣戰鬥機是英國第一款列裝的達到兩倍音速的戰鬥機,在當時的英國也意義重大。

在閃電II戰鬥機的三型亞型號中,A型為空軍型,B型為F35的短距/垂直起降型,為海軍陸戰隊在兩棲攻擊艦上使用,C型則為海軍型,航母專用固定翼艦載機。由此,在空軍方面的高低搭配四代機或者現在稱為五代機上,其組合為F22猛禽和F35A閃電II的組合,而在海軍方面則統一採用F35C戰鬥機。在海軍陸戰隊方面則由F35B取代原來的AV-8B戰鬥機。

雖然想法很好,其目的和出發點是為了節省開支,統一後勤部件供應,但由於閃電II要兼顧三軍通用,卻沒有這麼簡單,而且目前看來,F35閃電II戰鬥機原來的出發點是低檔戰鬥機,但目前的價格卻節節高升,很多當初的初始參與國紛紛退出該計劃,而所謂的低檔戰鬥機也成為了真正的高檔戰鬥機,當然這是要打影號的高檔,儘管在航電設備上F35的寶石台系列確實已經超過了F22的寶石柱系列,APG-81雷達也相較F22的雷達APG-77有了更大進步,但在動力方面,單發的F35畢竟不是雙發的F22所能相比的,而這也恰恰缺少了超音速機動和超音速巡航四代機的兩大特點,所以儘管是接近高端機的價格,但它依然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低端四代機;而且,目前,F35僅完成了A型空軍版的研製並開始大批量生產,海軍版還在後續緊張定型中,而海軍陸戰隊版尚待時日。作為F-35的主研製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確實狠狠的坑了美軍一把。而盲目的追求高大上,高精尖技術的堆積,也讓F-35成為了性價比較低的四不像,就此筆者無意貶低閃電II戰鬥機的技術水平和能力,實際上它也有很多技術被很多國家所參照和學習,但就性價比和效費比來說,它是不值的。

一篇短文,簡單描述了F-22之所以不上艦的原因,當然F22美國也僅生產不到200架,即宣告停產,而產量和生產經驗的不足,也使F-22猛禽沒有徹底翻過技術上的澡盆曲線,美國目前也在考慮是否因應其他國家的五代機生產而重啟猛禽戰鬥機的生產線,目前消息變更很快,一切皆在變動中,讓我們靜待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吧!一切皆有可能!End!(利刃/小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599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