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各國出於自身利益,紛紛將兩棲部隊建設納入重點規劃,購買或自研下一代裝備。在此背景下,多款兼具火力、機動性和防護能力的新型兩棲戰車集中亮相亞太。
日本
2017年6月,在東京舉辦的2017年海事防衛技術展上,三菱重工展示了新一代兩棲戰車MAV的模型,稱它將替代陸上自衛隊現役的AAV7兩棲戰車。
三菱重工官方透露,MAV戰車的主要特點是可將車輪和履帶收納進車體內以減少阻力。車輛在水中行駛時,會在車頭展開大型防浪板,後部還有像賽車一樣的穩定尾翼,表明該車具有較強的高速航行能力。三菱公司稱,MAV採用一部3000馬力的柴油機,比美軍EFV兩棲戰車(2700馬力)還要強大,足以支撐該車搭載15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搶灘登陸。
目前,MAV的性能仍有待驗證,但毫無疑問,日本未來裝備MAV後,輔以兩棲攻擊艦和直升機,其對周邊島嶼的兩棲突擊能力會出現質的飛躍,值得其他國家警惕。
中國
幾乎就在日本展示MAV的同時,中國北方工業公司也曝光了一款正在研製的兩棲戰車。烏克蘭「防務博客」網站根據網際網路上的照片推測,該車重約5.5噸,同樣使用噴水推進系統,水上時速可達50千米/小時,主要用於執行濱海戰鬥任務或特種作戰。
從照片看,該新型戰車的車輪上方有較大空間,從理論上說,它在水中高速衝刺時可以將4個車輪偏轉到底盤輪軸以上70度以減少行進阻力。這種輕型兩棲戰車如能服役,將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車譜系更加全面,並在兩棲偵察甚至內河作戰中有更多選擇。
菲律賓
菲律賓擁有東南亞國家中最長的海岸線之一。由於政治和歷史原因,菲海軍陸戰隊多次與反政府武裝在菲南部島嶼交火,而且,反叛武裝通常是跨島甚至跨國活動,這決定了菲律賓必須有足夠強的兩棲部隊在沿岸巡邏,才能保證這一地區的安全。
為此,菲律賓軍方裝備了海岸內河陸地載具(CROC),據「美國軍事論壇」網站報道,這款兩棲車兼具全地形車和高速艇的特性,在陸上採用4輪驅動,轉彎半徑小,非常靈活;同時,為了在水中不受阻力地打開艙門,車門被設計成向側上方開啟。
CROC最大續航里程為1000公里,在水中能以40千米的時速巡航。菲軍裝備CROC後,由岸到陸和由陸到岸的無縫轉換能力,以及機動力、防護力不足的缺陷得到改善。當然,在常年受颱風等自然災害威脅的菲律賓,CROC也能在災害救援行動中大展身手。
印度尼西亞
從地理上看,有「千島之國」之稱的印度尼西亞扼守包括馬六甲海峽在內的多條要道;另一方面,該國與馬來西亞宿怨頗深,故尤其重視兩棲部隊的建設。
據「防務博客」網站報道,印尼國防部正尋求一款新型兩棲輸送車,本土公司PT Republik Defensindo已製造了兩部原型車,並提供給部隊進行測試,擬於2019年交付量產車。
這款代號Kapa RD Mk I的戰車選配了590馬力的柴油機,陸上時速為70至75千米;然而,與上面幾款車型相比,Kapa RD Mk I採用螺旋槳而非噴水推進,水上時速僅有7至8千米。
武器裝備方面,從7.62毫米機槍到100毫米炮,都在Kapa RD Mk I的選擇範圍內。
美國
就兩棲戰裝備而言,技術水準最高的還是美國。
幾年前,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聯手吉伯斯技術公司,為美軍開發新型兩棲戰鬥載具(ACC)。ACC又分為用於遠征作戰的ACC-E和用於內河作戰的ACC-R兩種型號:前者採用四輪驅動,水上時速72千米,陸上時速129千米;後者為六輪驅動,水上時速64千米,陸上時速104千米,這樣的技術指標超越了其他所有國家的同類裝備。
除了強悍的兩棲高速突擊能力,吉布斯和洛·馬還試圖通過整合新車的指揮和控制能力、裝甲和武器系統來推進該項目的發展,量產車可通過戰術網絡共享和分發信息,並根據具體任務需要適配各種武器系統。
洛·馬公司副總裁里奇·洛克伍德表示:「我們的海軍和特種部隊在執行任務時承擔著巨大風險,這主要是因為部隊在輸送和潛入過程中會在敏感地區停留一小時以上,這段時間裡,部隊處於脆弱的狀態。」而軍用高速兩棲(HSA)技術消除了這種風險,允許部隊更安全、更快地移動,成為海陸空聯合作戰中的優質資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