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俄軍T-90A型坦克,開啟窗簾-1紅外干擾裝置的難得一見的情景,該裝置同樣也在T-80上有裝備。
T-80坦克軍迷們都十分熟悉,是從T-64T燃氣輪機版本上發展而來,由於初期燃氣輪機可靠性不佳,後勤維護難度十分巨大,使得T-80在蘇軍裝甲部隊中惡評如潮,在1978年後性能開始趨於穩定的T-80B逐漸挽回聲譽。T-80作為八十年代蘇軍裝甲部隊的核心,從未有出口記錄,但1991年之後,為了償還欠下的14.7億美元外債,不得不向韓國出口,以貨抵債。共33輛原裝T-80U和一批BMP-3步戰車進入韓國陸軍服役。
作為美國在亞洲的親密盟友,韓國陸軍長期只能靠撿美軍淘汰下來的破爛裝備度日,心情自然十分不爽,但是卻又看不起蘇式裝備,認為同期美蘇之間的裝備水平,至少有5年以上的差距,但眼看借出去的錢拿不回來,也就只能同意用裝備抵債,誰曾想,這批原裝T-80U讓韓國人喜出望外。
據資料顯示,韓國軍方對T80U評價極高,他們認為進口的T-80雖然只有33輛,但是在軍中有重要的意義。起初只是想方便研究和訓練,但是實際使用T-80U後發現它是不能用一兩句話就能形容的了不起的坦克,過去太低估它了,萬幸的是對面的北方兄弟沒錢購買這種坦克,否則麻煩非常大。
以上世紀八十年代同期裝備的豹2和M1A1等西方第三代主戰坦克水平為標準的話,韓軍認為T-80領先他們至少十年,達到90年代初期西方豹2A5和M1A2的水平。當然,韓國人這麼說是在進行深入對比測試之後得出的結論。
首先,根據實物分析發現T-80U車體的正面防護相對於APFSDS(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約有500~550毫米厚,而對於HEAT(破甲彈)來說有1100毫米的防護力,這種水平是西方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三代坦克所不具備的。
在研製K-1坦克過程中曾深度接觸過西方坦克的韓國軍人對此十分震驚。他們認為,在當時即便使用APFSDS彈的1980年代中期的西方第3代坦克,比如豹2和M1A1的120毫米主炮的侵徹力在1000米距離也就450毫米的水平,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達到560毫米的水平,也就是說假如戰爭在八十年代爆發,在1000米以上的交戰距離,西方沒有可擊穿T-80的坦克炮。
也正是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通過特殊渠道弄到了T80實物,才開始玩命增強防護搞出了貧鈾裝甲。而那些在海灣戰爭中被打的花樣飛炮塔的猴版T-72,根本不配作為衡量蘇軍裝甲部隊實力的參考。
圖為俄軍目前使用的T-80BV主站坦克
此外,韓國軍方在報告中還提到之前對T-80外掛反應裝甲的錯誤認識,錯誤的認為這是T-80U的俄式復合裝甲防護力不足而打算用反應裝甲來彌補。但在接收到實物後才發現,這種俄式第三代反應裝甲和韓國了解的西方反應裝甲完全不在一個水平,其內部填充的不僅僅是高爆炸藥,還有復合陶瓷板,能有效抵抗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主裝甲防護水平之外又增加了對高速穿甲彈300毫米左右的防護,令韓軍方人員十分意外。在獲得這批T-80U之後韓國還繼續想進行以貨抵債的交易,但是清醒過來的俄羅斯人卻怎麼都不肯繼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5848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