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軍情銳評:中國送武器支援菲反恐 法軍將領拿戰機當座駕(組圖)
參考消息網7月1日報道(文/董磊)近幾日,中國援助菲律賓價值5000萬人民武器,支援菲律賓反恐戰爭,摩蘇爾戰事落下帷幕,中東反恐形勢或將迎來新局面。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近幾天不容錯過的軍情。
雪中送炭!中國送武器支援菲律賓反恐
6月27日下午,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趙鑒華前往菲律賓總統府,代表中國政府向菲總統杜特爾特提供1500萬菲律賓比索(約合202萬元人民幣)人道主義捐贈,用於馬拉威民眾安置事宜。6月28日下午,在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舉行的交接儀式上,杜特爾特親自接受了中國向菲捐贈的價值5000萬元人民幣的武器裝備。
菲律賓在馬拉威的反恐行動已經持續一月有餘,形勢依然嚴峻,據菲律賓官方最新統計(6月28日),持續一個多月的衝突已造成397人死亡,其中有71名士兵和警察陣亡、299名武裝分子被擊斃、27名平民喪生。戰鬥還導致馬拉威市及其周邊地區超過40萬平民逃離家園。無論是中國捐贈的武器還是安置民眾的款項都是菲律賓所「急需」的。
隨著中東戰場上「伊斯蘭國」遭受重創,恐怖武裝里的外國「聖戰者」勢必回流,而菲律賓南部多個與「伊斯蘭國」有牽連的恐怖組織盤踞已久,菲律賓的反恐形勢將愈加嚴峻且複雜,在馬拉威的反恐行動也佐證了這一點——菲律賓政府6月初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棉蘭老島南部反恐行動中已查明身份的33個武裝分子中,8個是外國人,來自獨立國協、葉門、土耳其、沙特、馬來西亞等國。有菲檢方高官稱之為「外國入侵」。
隨著恐怖威脅日益全球化,沒有國家能夠獨善其身。2016年反恐專家就曾警告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三國,警惕存在於三國的恐怖網絡合流。
就像杜特爾特所說的,中方的援助體現出中國人民對菲律賓人民的深情厚誼。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中國支援菲律賓的反恐努力,也是為地區安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展示了作為一個大國的擔當。
中國的「雪中送炭」進一步拉近中菲兩國從政府到民眾之間的關係,杜特爾特也熱情回應了中國的「及時幫助」,而武器援助也將推動兩國軍事方面合作,這無疑會將兩國的關係推向新高度。菲律賓作為東協輪值主席國,中菲兩國展現出來的合作共贏的態度也將在整個東協起到示範作用,對於維護南海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資料圖:6月28日的交接儀式現場,杜特爾特端起一把中國產狙擊步槍瞄準。
拿下摩蘇爾!中東的前途依舊黯淡而兇險
伊拉克國防部6月29日宣布已從「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手中全面解放摩蘇爾市。伊拉克國防部聲明稱:「摩蘇爾沒有一個區還在『伊斯蘭國』的控制下。武裝分子除投降外別無他途。『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存在永遠結束了。」解放摩蘇爾的戰鬥2016年10月打響。據聯合行動指揮部29日早些時候消息,伊拉克軍隊將「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從摩蘇爾市中心擊退。
在摩蘇爾戰事於2016年10月打響之時,伊拉克政府曾估計這塊「硬骨頭」會在2017年10月左右被徹底「啃下」,如今當時被譏諷為「過度樂觀」的目標提前3個月達成了。摩蘇爾的解放必然會鼓舞中東反恐力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恐怖力量在該地區的瓦解,甚至不能說其在伊拉克的存在將「永遠結束」,拿下摩蘇爾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摩蘇爾之戰開始時預計的「伊斯蘭國」玉石俱焚並未上演,「伊斯蘭國」的武裝力量很早就開始有步驟地撤出,巴格達迪在今年早些時候就呼籲追隨者潛入山區打持久戰。誠然,恐怖組織在中東逐漸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四散的恐怖分子也將威脅散播向世界很多地方,歐洲的反恐形勢或愈加嚴峻,除歐洲以外像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等赴中東參戰的好戰分子較多的國家也將經受考驗。
另外還有一個危險的跡象正在顯現,那就是隨著恐怖武裝的瓦解,反恐戰爭這個「主要矛盾」正轉化為「次要矛盾」,中東地區的宗派矛盾以及大國之間勢力範圍之爭正逐漸擺上檯面。近一段時間,美國擊落敘利亞戰機和伊朗制無人機,並在前線部署高機動性火箭炮系統,被伊朗和俄羅斯指責為盜竊勝利果實。而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武裝在敘利亞和伊拉克頻繁出擊奪占要地,以色列情報部門指責其利用代理人試圖打通並控制一條從伊朗經過敘利亞和伊拉克最終直通黎巴嫩的陸上通道。
反恐戰場上的勝利很難轉化為瓦解恐怖威脅的「完美」成果,全球的反恐形勢在短時間內都很難改觀,甚至有進一步惡化的危險。而飽受戰亂之苦的中東,戰爭的威脅也並沒有緩解,可能只是把戰爭名目從「反恐」變成「要求獨立」「維護統一」「打擊某國走狗」等等說辭,要解開中東亂局,真的需要非凡的智慧。
資料圖:伊拉克摩蘇爾,政府軍正在襲擊極端組織武裝分子占據的建築物。
「公車私用」最高境界!法國空軍總司令乘戰機回家
英國《衛報》網站6月28日報道稱,坐車從法國波爾多到普羅旺斯小鎮薩隆,在不堵車的情況下,需要5至6個小時。坐火車至少需要7個小時,而飛機只要1個小時。而據《鴨鳴報》周刊報道,法國空軍代理總司令到普羅旺斯過周末卻是乘坐戰鬥機。自去年8月以來,理察·勒布爾將軍曾「大約10次」動用戰鬥機,往返于波爾多訓練學校基地和普羅旺斯小鎮薩隆的家鄉之間。
法國空軍代理總司令將「公車私用」玩出了新高度,法國媒體預估勒布爾搭戰機1次往返基地與家鄉的旅程就要花掉空軍約1.4萬歐元。除了「大約10次」動用戰機回家過周末外,媒體表示勒布爾還有1次周末之旅乘坐的是1架6人座的運輸機,當然也同時「徵用」了這架飛機的正副駕駛,這趟旅程的「座駕」比起戰機來,可能還會更舒適一些吧。
如今國防部介入調查,而這件喜劇元素十足的事件也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這位法國空軍的代理總司令恐怕是轉正無望了,甚至可能面臨處罰及被勒令提前退役的黯淡前景。
近些年,世界各國栽在「小節」上的將領非常多,最有名的如集西點軍校高材生、駐伊拉克和阿富汗美軍司令、中央情報局局長等諸多光環於一身的美軍名將戴維·彼得雷烏斯,前者在戰場上贏得口碑,卻因為「犯迷糊」栽倒在石榴裙下(向情人泄密),於2015年被判刑,大好前程就此葬送。曾擔任美國前防長助理的羅恩·劉易斯中將,今年初也因被查出挪用公款花天酒地,被降級為準將提前退役。美軍西點軍校前校長戴維·亨頓中將同樣因命令下屬在私人宴會上當服務員,在遭到訓誡後辭職。
《三國演義》中曹操一再表示亂世用人論才不論德,但是現在世界主要國家的用人標準似乎都傾向於「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特別是在軍隊中,將領的私德問題一直要求嚴格,因為這些「小事兒」如果處理不好將嚴重影響軍心士氣。
資料圖:法國「阿爾法」教練機。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官網稱,上述武器裝備將提升菲律賓的反恐能力,並有助於保護目前正在菲南部地區執行反恐作戰任務的菲海軍陸戰隊員的安全。圖為美軍顧問和菲軍軍官正在查看美軍援助菲律賓的M4卡賓槍。
報道稱,此次美軍向菲海軍陸戰隊移交的裝備包括300支M4卡賓槍,200把格洛克21手槍,4挺M134D加特林速射機槍和100具M203榴彈發射器。圖為在裝備接收儀式上,美軍向菲陸戰隊軍官逐一移交裝備。
圖為美軍向菲軍交付的手槍。
圖為菲海軍陸戰隊官兵正在查看美軍援助的M134D加特林速射機槍。該型機槍威力強大,在反恐作戰中可發揮較大作用。
此外,美軍還向菲海軍陸戰隊提供了可用於兩棲及江河作戰的25艘戰鬥衝鋒艇和30具衝鋒艇發動機,用於強化菲軍的戰鬥能力。圖為菲軍高級將領正在查看美媛武器。
菲律賓海軍陸戰隊司令薩拉馬特少將稱,菲政府軍將使用這批武器投入到打擊棉蘭老的伊斯蘭武裝分子的戰鬥中。圖為在棉蘭老島馬拉威市執行反恐任務的菲政府軍。
菲政府軍各部隊此前長期大量使用美製武器,對美式輕武器體系非常熟悉。圖為在馬拉威的公路上檢查來往民眾的菲政府軍士兵,這2名士兵使用的是老式的美製M16突擊步槍。
由於國內經濟困難,且沒有顯著的國防需求,因此菲政府軍多年以來並未更新裝備。目前菲政府軍還在使用著多年前列裝的老式裝備。圖為參與反恐作戰任務的菲政府軍士兵。圖中的士兵裝備的是美製M14突擊步槍。
聯合早報評論稱,菲律賓與美國有數十年的防務合作關係,美國至今仍是菲律賓最大的軍用硬體與武器的供應國。儘管美菲軍事關係在菲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有所疏遠,但美軍依然在執行在裝備和訓練層面對菲政府軍的軍事援助。
(2017-06-07 09:17:00)
圖為正在打擊摩蘇爾市區內極端組織武裝據點的伊政府軍米-24武裝直升機。
根據美國領導的打擊極端組織國際聯軍的評估,在摩蘇爾西部市區的戰鬥將十分困難。摩蘇爾西部市區是摩蘇爾的老城區,該地區人口密集,遍布狹窄的街巷,且目前仍住有15萬左右深陷人道主義災難的平民。
目前仍居住在摩蘇爾西部城區的15萬平民長期陷於缺乏食物和生活用水的局面中,而且在未來的戰事中很可能被極端組織武裝用作對抗政府軍攻勢的人質。
據伊政府軍高級將領透露,伊拉克特種部隊,聯邦警察和陸軍正規部隊都參與了在6月18日展開的對摩蘇爾的進攻。圖為伊政府軍士兵正在救援1名摩蘇爾市區的難民。
圖為伊拉克國家電視台的工作人員正在通過廣播向滯留在摩蘇爾市內的難民告知目前正在開放的安全通道地點。
在過去8個月的戰事中,估計有約86.2萬名摩蘇爾市居民逃離城市流離失所。不過在摩蘇爾東部城市的戰事平息後,已經有19.5萬民眾返回家園。
圖為伊拉克特種部隊的士兵正在向極端組織武裝分子射擊。
圖為伊拉克安全部隊的士兵正在交戰的街巷上巡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521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