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殲-31戰鬥機
最近,一組殲-20五機編隊的圖片和視頻出現在網絡上,瞬間便刷屏了,因為這是殲-20首次以大編隊飛行、出現在公眾面前。有人認為這標誌著殲-20已經開始大批量生產,還有人認為殲-20已經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另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18日公布,中國第二種第五代多用途隱形戰鬥機殲-31首次參加巴黎航空展,該機是「主導未來戰場的最新型多用途戰鬥機」,具有高生存力及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現在在美國的F-35問題頻發,歐洲宣布新一代戰機的研發計劃又剛剛宣布,而恰在此時,在巴黎航展上中國正式向世界推銷殲-31隱身戰機,這難道是巧合嗎?
2.0版的殲-31有望上艦
網上曝光的視頻和圖片顯示,在中國北方某地上空有5架殲-20戰機以人字形編隊飛行。在飛行過程中,編隊右側第二架飛機疑似拉煙。這是迄今為止殲-20戰鬥機編隊架數最多的一次飛行。2016年的珠海航展期間,殲-20首次正式公開露面,2架殲-20進行了幾分鐘的飛行表演。而此次5架殲-20飛機同時編隊飛行,在數量上超過了珠海航展的雙機編隊,但訓練科目沒有珠海航展上的表演複雜。但新鮮的是,殲-20「五機同框」是第一次出現,有分析稱可能是在為某項慶祝儀式做準備。因為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對於屆時是否會有閱兵活動,外界也非常關注。
另一方面,針對此次殲-20較為密集的編隊飛行,有分析認為,這或許表明「殲-20能夠進行比較複雜科目的飛行,已經達到或即將達到初始作戰能力」。對此,有軍事專家指出,所謂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是美國人的說法,中國軍方沒有形成初始作戰能力的說法以及標準。那麼,對於殲-20來說,是不是已經形成戰力了呢?從中國軍隊目前的模式來看,進入空軍作戰部隊、能進行正常訓練、能完成初級戰鬥訓練科目,這樣就叫形成了初始作戰能力。不過隨著之後訓練科目的逐漸加深,訓練內容會越來越難,再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完全形成戰鬥力。
除了殲-20之外,外界還對中國的殲-31項目很感興趣,因為這是中國繼殲-20之後在不到兩年內研發成功的第二款隱身戰機,還被譽為是中國版的F-35。外界猜測認為,如果說殲-20屬於融合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理念的隱身戰機,那麼,殲-31則是完全美國隱身概念的戰機,因為其隱形的設計性能和F-22和F-35十分相似。甚至可以說,殲-31在設計定位上瞄準的是F-35,但是在隱身追求上則是力爭直追F-22的水平。自從該機一問世,多種質疑也是如影隨形,甚至在一段時間內直接銷聲匿跡了。直到去年底,才有網媒盛傳2.0版殲-31戰機已經脫胎換骨,而且將會在近日試飛。首先最明顯的是殲-31的尾部隱身處理進步很大,採用新的國產渦扇-13A新型發動機,不但在推力上滿足了要求,而且還具備推力矢量技術,可以說在後半球隱身能力上已大大超過殲-20;其次加裝了鑽石截面的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再就是加大了復合材料的使用量,據稱已超過30%;最後是加大了武器艙,使之可以容納6枚全尺寸的SD-10A空空飛彈,這為該機拓展了內置空空飛彈的攜載型號範圍。
毫無疑問,經過這次近乎脫胎換骨式的技術升級,殲-31的技術更成熟也更先進了,很可能也兼顧了海空軍的不同要求,因此,極有可能會成為未來國產航母的第一款第五代隱身艦載機。預計在性能上,2.0版的殲-31已經不弱於F-35,特別是在用於國土防禦作戰時,殲-31的優勢將更加明顯。但現在該機公開參加巴黎航展,說明殲-31外銷的可能性仍舊很大,預計其將成為一種新的第五代「國際戰鬥機」,利用其「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的特色,在國際市場上和F-35進行競爭,並有望成為更多不能接受美國十分苛刻的軍售附帶條件的國家的首選。
中國兩型第五代戰機比翼齊飛
從2011年首飛開始,殲-20每一個微小的變化都被密切關注。迄今為止,殲-20各種原型機、驗證機的機身編號經歷了幾次變化。到今年6月,網上又曝光了一架黃色塗裝的殲-20在西南某機場進行試飛的圖片。不過這架殲-20的機身上並沒有編號,只是在起落架艙蓋上有紅色的「15」字樣,這個數字有何含義呢?對此有軍事專家評論稱,黃色是殲-20的原始顏色,若服役會按規定顏色塗裝。隨著顏色的變化,說明目前殲-20的生產速度比以往要快得多。「15」,可能標誌著這是生產的第15架飛機。而且有消息稱,目前殲-20的第三條生產線已經啟動,到年底還有一條生產也將投產,從明年開始,將有四條生產同時量產,將使這款戰機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加入中國空軍。
而對於2.0版殲-31來說,2016年12月只是進行了首次試飛,距離定型還需要一段時間。估計這種隱形戰機有三種用途,一是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作為出口型號外銷;三是發展為替代殲-15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機。能夠同時研製兩種第五代戰機,從側面證明中國航空工業的科研能力和重大項目組織協調能力,也說明中國軍用航空主戰裝備發展的重要趨勢。但中國不會像美國研製第五代機時那樣耗資驚人,因為中國追求的是適度的隱身與作戰性能,更多地使用較成熟的技術,而不是唯先進性是圖。同時,殲-20和殲-31採用的諸多技術可以相互借鑑。
能打破已開發國家技術優勢
目前,在中國周邊部署的第五代機越來越多,美軍F-35已經進駐日本岩國基地,如果再加上時不時出入關島和日本沖繩嘉手納的F-22,那麼幾乎可以說,美國及其盟國在中國的東邊和南邊築起了「五代機包圍圈」。對此,中國當然是要加快裝備殲-20的步伐,並適度裝備較大數量的殲-31。所以,中國同時研製兩種第五代戰機是借鑑美國「高低搭配」的經驗,可以讓中國空軍在價格與裝備數量上有一個比較好的平衡,同時也有利於發揮國內不同航空企業的技術優勢。而且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國產航母不斷服役後,的確需要一種先進的第五代艦載機,而在現有的幾種候選機型中,殲-31的體積、機翼後掠角等設計更符合艦載機的要求,特別是雙發設計增加了可靠性,可以讓在海上飛行的艦載機更安全。
對此有評論稱,中國空軍迫切需要提高戰機代次和技術水準是大勢所趨,而加速戰機的生產列裝規模要根據今後的安全環境等因素確定,另外資源支撐和保障條件也是一個重要尺度。
更為重要的是,第五代戰機不但擁有很高的性能,而且還安裝了各種先進傳感器,同時還兼具隱身功能,讓飛行員在現代空戰中占據更大的優勢,因此,擁有第五代戰機將對一個國家的空軍實力帶來巨大提升。目前世界上幾個航空大國都在研發第五代戰機,美國在這方面遙遙領先,其F-22戰鬥機已服役多年,F-35戰鬥機也進入現役,第六代戰機也已宣布開始研發;而俄羅斯緊隨其後,T-50雖然在軍事專家口裡有諸多不足之處,但也在進行試飛;而歐洲、土耳其、印度和伊朗等國也宣布要加入研發的行列。所以,雖然起步各有不同,但是各國堅持發展自己的第五代戰機的想法,都是共同的。
據路透社評論指出:中國新一代殲-20隱身戰機已經開始服役,殲-31也越來越成熟,中國希望這兩款先進的戰機縮小它與美國的軍事差距。法新社的報道則說:殲-20速度快能隱身,還可攜帶遠程飛彈;如果殲-31能夠登上中國的國產航母,那麼將是中國在亞太投射軍力以及與美國進行競爭的大跨越!但更為各國看好的是,殲-20和殲-31如果能同時加入中國空中作戰行列,它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打破少數國家的技術優勢,使中國飛行員不再有技術差距心理負擔,但更大作用是能逼迫對手不得不做出戰略調整!隨著越來越多的殲-20加入序列,中國空軍將形成以第五代重型隱形戰機為主力的力量結構,從此打破美國妄想以大規模部署F-35和輪換部署F-22來遏制中國的野心,以此換來中國的安寧!
子彧 (揚子晚報特約專稿)
主編:孫小偉 編輯:楊子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55210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