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10多萬伊拉克軍隊開始大舉進攻鄰國科威特。科威特軍隊當然不是伊拉克軍隊的對手,畢竟伊拉克軍隊已經打了8年多的仗。伊拉克軍隊占領科威特的軍事行動沒有費多少工夫,但是接下來,占領科威特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是伊拉克沒有料到的。因為緊接著爆發了海灣戰爭,伊拉克被美國暴打。
一、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的恩恩怨怨很難說清
伊拉克之所以要進攻科威特,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伊拉克與科威特起初確實是一家人,只是後來科威特獨立了出來。從1980年到1988年,伊拉克與鄰國伊朗之間爆發了長達8年多的兩伊戰爭。這次戰爭消耗巨大,伊拉克為了維持戰爭,只能向其他的阿拉伯國家借款。截止戰爭結束時,伊拉克已經拖欠了300多億美元的債務,其中拖欠科威特150多億。伊拉克原本希望利用自己的石油收入,逐步緩解危機。可是科威特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聯合其他石油國降低的石油價格,從而導致伊拉克經濟緊張。從經濟上來說,伊拉克需要占領科威特,進一步的轉架自身的危機。當然除了這方面的原因之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也是必須要說的。
伊拉克與科威特之間大部分地區都是沙漠,這些地區並沒有明確劃分界限,這也是阿拉伯國家的老傳統了。問題是在兩國邊境地區發展了大型油田,而且儲量相當大,兩國都宣稱對這片油田擁有主權。從地圖上來說,這片油田確實位於科威特境內,想得到這片油田就只能通過戰爭。還有一個原因是伊拉克長期的執念,伊拉克是一個並不臨海的國家,缺乏必要的出海口。當年伊拉克進攻伊朗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出海口。但最後這次戰爭並沒有取得出海口,這次伊拉克進攻科威特也有為了出海口的因素。伊拉克軍隊好歹也打了8年多的戰爭,戰鬥能力還是有一些的。至少對付從來沒有打過仗的科威特軍隊是綽綽有餘的,伊拉克軍隊占領科威特的行動很順利。
二、美國的全面干預是伊拉克沒有料到的
伊拉克占領科威特以後,美國的強烈反應是伊拉克軍隊沒有料到的。伊拉克為什麼這樣底氣十足,這也是有原因的。在兩伊戰爭期間,出於削弱伊朗的需要,美國援助給了伊拉克大量的裝備。伊拉克於美國之間屬於半盟友的關係,所以伊拉克有恃無恐。還有就是伊拉克軍隊已經占領了科威特,形成了固有事實,美國不一定會出兵。這樣的邏輯大錯特錯,美國確實需要伊拉克牽制伊朗,可是現在兩伊戰爭已經結束,伊拉克的作用大大降低。科威特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如果在這件事情上,美國不出面維護的話。那其他地區的盟友會不會離心離德,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為了自己的盟友去得罪半盟友,這是合適的買賣。除此之外,美國不希望伊拉克控制更多的石油。
正是出於這一系列的原因,在伊拉克占領科威特的第四天,美國軍隊便開始集結。美國沒有獨自行動,而是喊上了20多個盟友,共計動用了70多萬軍隊。從兵力數量來看,伊拉克軍隊超過100萬,似乎二者差不並不大。而且伊拉克軍隊也裝備了大量的坦克、戰機,即使從世界角度來看,伊拉克軍隊的裝備也不落後。可是當戰爭真的開打以後,伊拉克軍隊簡直毫無還手之力。一支支軍隊被打得一敗塗地,這就是高科技戰爭的優勢。伊拉克軍隊那種機械化戰爭的模式已經落伍,這次戰爭給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上了一課。各國都開始了軍事改革,這不是今天的主題。至於薩達姆,美國最終放了他一馬,具體原因我們明天再講。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